城市的灵魂在哪里

第五节 城市的灵魂在哪里

传统的缑城,已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工业经济对于农耕经济呈现一种全面覆盖。

但有人表示了异议。虽然两种经济的代替是不可阻止的,但城市文化的传承,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那种割离历史的做法必须停止和受谴责。不管城市面貌变化到哪个阶段,城市的精神,也即城市的灵魂,始终昂扬存在。

有人将这种变化和代替过程,形容为一种涅槃。

幸运的是,缑城的建设者没有忘记这一点。

2018年9月12日,我采访原任县住建局局长,现任县委常委、西店镇党委书记张伟标的时候,他说到了这一点。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他的任期内,宁海的建设者不会忘。

2018年9月20日,采访原任县住建局局长,现任宁波市城乡建委城建处处长蒋东辉时,也提到了这个重点。

在重要的城市规划图里,一些重要的文化设施,正在建设和打造中。一些重要的城市记忆点,正在恢复。

由于城市中心南移,一个大型文化项目,即将耸立于美丽的天明湖畔。

项目名称为宁海县文化综合体项目,含潘天寿艺术中心和文化中心两个子项目。这是宁海县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化项目,凸显宁海县对于城市灵魂的刻意铸造。

其中的潘天寿艺术中心于2019年2月20日正式开工,目前已经完成地下室和地面二层附楼建造工程,现在正在开展主楼部分的打桩工作,2019年内完成全部打桩工作,2020年初正式开始主楼部分的建设。预计2020年8月完成全部土建项目,内部装饰公司进场。文化中心项目2019年11月15日施工进场开始打桩。此项目由宁海县文旅局承办,是一个利用社会资金办文化的PPP项目。

潘天寿艺术中心用地约26568平方米(约39.85亩),建设集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等设施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建筑一幢。总建筑面积约28613.13平方米。

地上建筑面积22796.84平方米,内设潘天寿美术馆3271.14平方米,潘公凯艺术馆3953.26平方米,宁海县博物馆3407.24平方米,综合区3169.14平方米,其他功能区8996.0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5816.29平方米。

总建筑占地面积约8689平方米,室外道路及场地硬化面积约8580平方米,建筑密度32.7%,绿地率35%,容积率1.08。

潘天寿艺术中心是体现宁海县文化传统、代表宁海县形象的新世纪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是具有较高现代化、专业化、艺术化要求的社会公益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它集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于一体,涵盖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等设施功能,是面向全县人民的大众艺术培训中心、艺术作品展览中心,具有前瞻性、公益性、普及性、参与性、交流性、综合性等特点,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和规模效应。

宁海县文化中心用地约212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

其中之一的大剧院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大剧院设置1000座主体剧场1个,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120座左右的电影小厅8个,建筑面积3580平方米;多功能厅4个,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排练厅4个,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大型游艺活动室1个,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化妆间及公共剧务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观众休息区及营业用房1000平方米;管理用房600平方米。

之二的文化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含展览厅1500平方米,文化培训中心700平方米,创作中心500平方米,制作中心600平方米,文化创意中心800平方米,管理用房及会议室等400平方米,艺术资料库300平方米,其他设备用房200平方米。

之三的配套经营商业用房面积15000平方米。满足大剧院配套服务需要,设商业经营用房面积约15000平方米。

宁海县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约10234平方米,室外道路及场地硬化面积约4630平方米。建筑密度48.2%,绿地率30%,容积率1.88。

大剧院本着“传播主流文化,普及高雅艺术,满足广大市民文化需求”的原则,定位为高雅艺术殿堂,综合考虑基地条件、投资规模、运营维护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布局,可上演歌剧、戏剧、舞剧、大型综艺、芭蕾、交响乐等节目。多功能厅兼容室内乐、小型歌剧、实验剧、流行乐演出、时尚秀等功能。

这是文化记忆工程中的一幕幕,将这样展示:

蒲湖游园。暮色降临,紧张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走向蒲湖。湖边仿古建筑中的灯火亮了,连屋檐上高高挑起的灯笼都亮了,那些光纷纷洒洒映在湖水中。湖那边的几只白鹭有些醒目,但都与西边的彩霞融为一体。

跃龙特色街区。那是一个清晨,蓝色的天幕下,是依山而建的房子。屋里的灯三三两两地打开了,屋外草地上的灯还亮着,小小的喷泉已经喷出小小的水花。早起的人迎着晨光在晨练,远远近近的鸡在啼叫,还有孩子清亮的哭声。

城隍庙历史街区。那是一片好大的古建筑群组成的街区,是县城的过去与现代结合的区域。在早晨金黄色的阳光照耀下,这一个区域,既古老,又现代。一边是古建筑群,一边是高楼,它们中间相隔了一条黑色路面的大街。红绿灯一闪一闪的,低空掠过的鸽子,迅速远离人的视线。

沿街商业图。那是一个夜晚。那些建在宁海特色古建筑中的商铺,一家一家点了灯。游人徜徉街上,走入商铺。有一对情侣,手挽着手,侧脸看一边的风景。规划设计人员,总是能以黎明、傍晚、夜色烘托自己的作品,在这些微妙的光线里透露自己的设计理念,那就是温馨、浪漫和幸福。

孔庙。泮池。那是正午。设计人员少用的光色,莫非是在衬托孔庙在一地建筑群中的神圣性?蓝天白云,孔庙的正殿沐浴在阳光下。游人都背对着镜头,但是从他们的姿态等身体语言上判断,每个人都是脸带慕拜圣地的表情。是呵,中华崛起,需要儒家文化作为主要的精神支撑,就连一个小城也不例外。

县城规划的发展目标,即“城市之根,休闲之地,宜居之所”。

城市之根,即历史文脉的传承延续;休闲之地,即旅游休闲的功能复兴;宜居之所,即居住品质的改善提升。

古城墙对策。古城门恢复。缑城已经有了西门城楼,还将有别的城门。

城隍庙。

柔石故居。

方孝孺读书处。

顾宅。

天主教堂。

孔庙泮池。

古井。

古树名木。

正学牌坊。

桃源河及桃源桥。

正学祠。

蒲湖及试院。

孔庙。

这一些都有了规划修复方案。还有那些进入记忆的建筑:文昌书院、缑城书院、龙山书院、田什将军墓、陈长官墓、八士巷、一善巷、大夫弟巷、天官地巷、泊水塘、三坊墙弄、抗战书店、三隍堂,规划将通过城市的景墙、情景雕塑、橱窗、小品以及铺装等城市设计手法表达和保留老城记忆。

规划对老城区内的建筑进行更新改造,特别是对这些历史建筑的更新:元戍第、东柴氏旧宅、西柴氏旧宅、孔宅、老财政局宿舍、鲍家道地、避司弄传统民居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