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节说以邻为亲

第四节 邻里节说以邻为亲

任老伯担心的其实就是以邻为壑,还是以邻为亲。这是一个大问题。

这让全社会都绷起神经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邻里关系因住宅结构的改变而改变。在大城市里,住套间的邻居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比比皆是。如何将陌邻变成睦邻,也是摆在城市建设者包括管理者面前的大事。

这原来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法国等欧洲国家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设想有一个节日,能为改善邻居的关系提供实质性的帮助,那就是邻居节,那是邻里节的前身。法国“邻居节”始于1999年,又称“欧洲邻居日”。2000年,法国政府正式将5月的最后一个周二确定为邻居节庆祝日。2003年,其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社区庆典活动。“邻居节”发起者的初衷,是鼓励居民走出家门,主动认识左邻右舍,在海聊中建立起信任和友谊。

邻里节在中国城市的兴起,时间不长,但已经收到明显的效果。在宁海县城的出现,也是近几年的事。

邻里节,在缑城,是关于邻居之间的一个节日。通常是以居住在附近的左邻右舍为活动主体,以促进邻里和谐、推动邻居之间的互动、倡导互帮互助为活动主旨。近几年间,各个社区都会举办各种类型的邻里节来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

这是一张照片。照片里热气腾腾的,许多人围在一起,正在制作缑城的传统特色小吃“锅铲糍”。这个特色小吃,我在童年的时候吃过,一般在过年过节时,特别是用作农忙时往田里送的点心。我奶奶和母亲会在锅里蒸了糯米,将蒸熟的糯米用擀面杖压密实擀平,两面撒上炒熟的芝麻和糖,再切成一块一块棱形的糯米食,就是“锅铲糍”。其特点是糯、香、甜。既是佳品,一家有了,家家品尝。所以,我记得,那个时候,家里制作它时,一定比正常的需求量多出好多,因为除了自家食用,还得赠予道地里别的住家品尝。而这种赠予不是我们一家,家家如此。

照片后面的故事是,原来这是北星社区的第二届邻里节。办节的目的,是为了积极倡导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乐、与邻为亲的理念。邻里节期间,社区里的邻里和谐互助,有序分工,自制特色小吃,摆邻里流水宴。有人总结说是大大拉近了相互之间的距离,让更多的居民有了邻里一家亲的归属感。

缑城的社区工作者真是富有创造力。一个小小的邻里节,居然被添加进了特定的主题。

4月20日晚。西门城楼广场。好戏在这里临时搭起的台子上演出,70多桌顺序排开,桌上摆满了美食,桌边围坐着750名住宅小区居民。媒体报道:“共聚一堂,品美食观演出话文明,其乐融融。”而这个活动是由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跃龙街道办事处、得力房产联合承办的2019宁海县生活垃圾分类、共建“三美”宁海进小区暨郁金花园第二届邻里节活动。它的主题是“生活垃圾分类,共建‘三美’宁海进小区”。

有一天,兴圃社区忽然人声鼎沸。走近了一看,一条长长的麻绳,两头反方向站了相等人数的居民,他们在拔河比赛。口令声,喝彩声,喧闹声,将飞过这里的鸟也惊起好高。拔河赛最讲究一同出力,和谐一致。这原来是兴圃社区的一个邻里节。这个节日的主题是“邻里和谐共驻共建”,竟然有上百名邻里参加。一位参赛居民高兴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比赛名次不要紧,重要的是大家通过活动拉近了距离,收获了快乐。

某一个10月中旬,正是九九重阳,银河社区拉开了“九九邻居节”的帷幕。活动的内容知多少:居民自导自演文艺节目表演,全体居民能够共同感受温馨和睦的邻里一家亲的氛围;对住宅小区70周岁以上老年人代表进行了慰问,并对“文明家庭”和“慈孝家庭”进行了表彰。主题有多少:睦邻、敬老、爱妻、亲子、惜己。这个活动的时间有多长:从10月10日持续到10月30日。整个邻居节由和谐篇、暖心篇、魅力篇、亲子篇、传承篇、展示篇组成。其间又举办了改革开放40周年慰问走访村(社)、企业老战士、老党员,“弘扬优良家风,旗袍秀美同乐”旗袍展示,“宝贝,我们爱你”微视频比赛,“孝亲家风伴我成长”亲子诗文诵读比赛,百名绣娘绣家训等系列活动。

东海社区将新型和谐作为邻里节的主题。每个月,这里都有社区志愿者和阳光家园服务队人员看望瘫痪人员,对瘫痪人员进行专业保健、日常护理和精神慰藉等,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克服困难。

社区是居民们新型和谐关系的中心,“一站式”服务让群众更方便。社区把办公场所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劳动保障、文化宣传、综治调解、社区卫生等一系列服务,不断完善硬件设备。同时,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构建现代化的社区服务体系,让居民办事更加方便和快捷。

社区的“文化”服务让群众更愉悦。丰富的社区活动是连接居民的纽带,针对社区图书室书籍少、种类单一的现状,社区及时收集各类书籍,并免费向居民群众开放。每年举行“纳凉晚会”“重阳节”“邻里节”等各项文娱活动,不断丰富居民群众业余生活。社区联合县老体协邀请常青藤越剧团成功举办了送戏进社区惠民活动。

社区的“综治”服务让群众更安全。社区定期组织辖区志愿者组成义务巡逻队,在辖区进行义务巡逻。利用党群同心圆平台,开展“党群同心圆,文明守护”一休公园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场健身爱好者文明健身。完善综合治理构造网络,形成群防群治局面,组织居民小组长、治安信息员和热心居民及时反馈居民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定期排查辖区周边的安全隐患,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努力创造和谐稳定、安全舒心的社区环境。

桃源街道兴海社区有个“四色充电站”,它是宁波市“年度社区文明创建十佳创新品牌”。

四色充电站即“红色教育、橙色阳光、绿色关爱、蓝色和谐”四色课堂。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课堂开展观看红色电影、参观革命纪念馆、听老党员讲红色故事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蓝色课堂建立“普法工作室”,邀请社区法律顾问定期向居民进行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活动,增强居民遵纪守法意识;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营造学习先进典型的浓厚氛围,传递社会正能量。橙色阳光课堂以公益为特色,设立来料加工公益项目,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实现再就业;创设“博爱帮扶基金”,为困难群众、残障人士提供资金资助。绿色健康课堂,举办疾病防治教育、育儿教育等系列健康讲座,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卫生健康水平。

有关部门将“四色充电站”作了一个小结:它是一项兼具教育和娱乐功能的实践活动,在加强社区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园丁社区有一个在华山花园整治乱停车、改造停车位的成功经验。

他们了解到,这个宁海县最早建设的封闭式住宅小区,目前共有住户868户,私家车850辆,几乎家家有一辆车。停车难,除了环境设施因素,还有人为因素。小区通道、小区外的马路甚至于小区绿化带都成了小区居民停车的地方。许多晚归的居民不得不将车辆停置于离家数百米开外,这给居民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贪图方便的居民甚至直接将车辆开上绿化带,给小区的绿化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居民甚至为了争抢一个车位而恶语相向,大打出手。

如何解决问题,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小区车多地少,这是最大的困难。改造方案众口难调:有些居民建议开辟地下车库,有些居民建议减少现有绿化带,还有些居民创意十足地要求使用立体车库;无车居民及部分老年人反对改造;居民不愿为改造买单,这改造经费从哪里筹到?

有利条件也是充沛的,支持的力量来自三方。首先是住建局的大力支持,落实了小区改造的资金,根据广大业主的意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组织落实。其次是业委会及广大业主的支持,因为改善停车环境是小区绝大部分居民的呼声。最后是社区的支持。社区工作者的主旨是为居民服务。社区在停车位改造中进行准确的社工分析,协调居民需求,帮助联系相关改造部门、实施部门等,能为停车位改造奉献“一臂之力”。

最后确定的改造方案也是可行的、有效的。首先是多元绿化改造,“挤”出车位。将各楼道前后原有的部分绿化带浇成平整的路面,用白线划出明显的停车位;将道路两旁的花坛面积进行缩减,拓宽小区主干道,并划出单向停车位。其次是小区道路设置单行,“辟”出车位。由华山花园南大门左右两边开辟单向行驶,右边进,左边出,避免车辆在小区内部相向碰面,造成堵塞。最后是利用周边资源,“盘”出车位。周边有法院、医院、小学、中学等各项配套公共单位,在以上各单位或者周边空余地段划分停车位,为小区居民提供停车便利。

华山花园小区的停车位从370个增加到520个,仅小区内就增加了150余个停车位。既有效缓解了小区的停车紧张问题,又促进了居民之间的邻里团结。

解决邻里问题的工作,仍在路上,没有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