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其实就是世界各国皆有的“贫民窟”。在我国一般不称贫民窟。
在缑城,没有原定义上的棚户区,只是房子的质量稍稍差了一些。宁海人的语言习惯,棚只指鸭棚、牛棚之类,近年来有了工棚。
棚户区,一般指简易房屋和棚厦房屋集中区,是城市中缺少规划,导致宅院分布凌乱不齐,斜路、死路、圆弧路太多,结构简陋,抗灾性即抗震、防火、防洪性差,居住拥挤,功能差,居住环境差,无道路,无绿化,无公共活动场地,采光通风差的房屋集中的地方。
棚户区在各个时代特点不同。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有数量众多的棚户区,污水四溢,易滋生传染病。然而在当代中国,随着保障房建设的逐步完善,高密度的居住环境,周边缺乏良好的绿化设施、交通设施和社区建设,都已经成为都市棚户区的新苗头。
这一现象很难根绝,是个世界性问题。世界上只有经济足够发达,同时社会福利足够优裕的北欧的挪威、瑞典诸国可根绝它的产生。2003年末,联合国的报告声称有10亿人居住在“贫民窟”中,大约占世界城市人口的1/3,全世界总人口的1/6。该报告预测30年后这个数字将翻倍,变成20亿人。
一提起“棚户区改造”,县住建局党委委员、房管中心主任郑双祥和县房屋征收办主任朱军华,双眼都有灼灼的光芒发出,都说,这一项工作,宁海县作出了努力,取得了成绩。2019年6月起,住建局的这一项工作改由党委委员、副局长裘美娣分管。而这项“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县住建局是牵头领导单位,县房屋征收办和有关街道为具体实施单位。
棚户区改造,好多宁海人都将其作为一项来自中央的优惠政策。
其实,棚户区改造是中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生工程。中国从2009年开始,对国内煤炭采空区、林场、农垦及华侨农场中棚户区进行大规模改造。2012年9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中国资源型城市与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独立工矿区转型,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2018年10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这项工作对改善住房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补上发展短板、扩大有效需求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一举多得’。棚改要更好体现住房居住属性,要切实把这件好事办好。”
宁海的建设者牢牢把握这一个政策优惠的机遇,在全县范围内布置这个工作。
首先是“棚户区”老城区西门区块的改造项目。该项目占地约200亩,涉及住户1000余户。大多的房屋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当时的规划水平,因此造成了房屋建设密度高、隐患多,且道路、燃气管网、污水管网、停车位等市政配套设施极为落后的现状。这就是享受国家棚改政策优惠规定的对象范围。
棚改中最大的难题就是旧房的征收拆迁。转换思路,从激发群众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入手,将征收工作由“政府主动、群众被动”向“政府群众双向互动”转变,从而实现棚改高效推进。
然而,如何转换思路?是一个边实践边摸索经验的过程。
在采访过程中,不管是县住建局的棚改综合组的同志,还是具体操作的县房屋征收办的同志,都提到了“五化”的工作经验。
何为“五化”?一为政策标准化。强化一把尺子量到底,棚改办和征收办负责政策把关、业务指导、工作考核,棚改实施单位负责具体征收拆迁,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向属地管理转变的棚改工作体系,做到政策、标准、程序、考核“四统一”。二为拆迁竞争化。按照化整为零思路,以“统一规划、分期分片,成熟一块、改造一块”为原则,对预约报名率达90%的小区块,根据排名优先启动签约改造,并配套“先签、先搬、先选房、先受益”等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群众征迁主动性和积极性。三为征迁阳光化。建立征收项目信息公开平台、办公现场触摸屏、政府信息公开网、短信群发系统等平台,将项目概况、政策法规、补偿方案、公告公示、调查结果、评估结果、补偿结果、经办人员、监督举报房屋征收补偿信息等九大方面信息予以即时公开,让群众可随时查询各地块征迁进度情况,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知情权。四为筹资市场化。坚持多条腿走路、多渠道融资,一方面深化县镇两级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乡镇(街道)组建投融资公司,另一方面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形成“政府引导,社会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方式。五为服务民本化。坚持民生导向、问题导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哪里棚改推进有影响,哪里群众有需求,就从哪里入手解决。
其中,“竞争性拆迁”的经验做法被省市领导批示肯定。
就这样,西门区块通过整体开发、全盘规划、统筹布局,进一步完善了道路、管网、绿化、停车库等市政基础设施,强化了教育、公园、历史文物保护等公共服务配套,有效提升了片区生活品质。
然而,建设者为之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
2018年12月24日采访原任住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现任县妇联主席林红时,她用一个亲身经历,说明棚改工作的难度。那是大湾塘地块(即现在的商业综合体建筑香港城)征迁工作,涉及48户政策处理,县里将其作为“攻坚60天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记得最迟的一个晚上,是工作到凌晨的3点30分。她说,那位住户是个孕妇,离异。她带了一些同志上门做工作,顺手带了些小礼物相赠,却被住户扔了出来。有一次,为了等待住户回家,她一个人坐在楼梯上等待。好久,上下楼梯的人都拿警惕的眼光看着她。一直等到住户回家。有一次,她与同志们一起进入住户客厅。天气有些热,有人上前开了窗,又被主人关上。主人进卧室休息了。大家坐着又热又闷,没有开水,但大家都没有离开。终于,让住户主人的朋友打电话做通了工作,卧室的门终于开了,同意搬迁的合同也签了。走出住户家门时,大家身上都被汗水湿透了,但心里有说不出的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