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沟绝望的死水复活了
水是哲学家。
据说纯粹的水是有毒的,连电流也不能通过,是最好的绝缘体之一。
日常饮用的水,是含有微量矿物质,并溶解了其他电解质而有较多的阴阳离子,有较为明显的导电性。
而过多地掺入了杂质的水,是有毒的,被称为污水,被文人称为一沟绝望的死水。
水在向世人说明,纯粹是有毒的,添加一些世俗才是完整的,而过多的杂质却成为毒害。不管是水,还是人,度的把握很要紧。
水务集团在处理的是两种水,也是把握水的度。一是饮用水,二是污水。从字面上看,它们之间是相关的,而从行业来说,它们分属两个行业。而宁海的水务一体化融入了宁海县域的排污治理管理,属宁海水务创新模式,为全省首例,体现了宁海水务工作者的胆魄和担当精神。
因为污水的处理,是世界性的难题。由于人类的活动,污水时时刻刻产生,如果没有人工处理,世界将被淹没在污水中。
试看国外污水处理现状。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污水处理厂最多的国家,平均5000人就有1座,其中78%为二级生物处理厂;英国共有处理厂约8000座,平均7000人1座,几乎全部是二级生物处理厂;日本城市废水处理厂约630座,平均20万人1座,但其中二级处理厂及高级处理厂占98.6%;瑞典是目前污水处理设施最普及的国家,下水道普及率99%以上,平均5000人1座污水处理厂,其中91%为二级生物处理厂。这些国家的经验表明,大力兴建污水处理厂使得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日本不符合环境标准的水域,已从1971年的0.6%下降到1980年的0.05%;欧洲莱茵河的有机污染已基本控制,部分河段水质明显改善,鱼类复生;英国泰晤士河绝迹了100多年的鱼群又重新出现,目前已达119种。
截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达国家基本上普及二级处理。但是二级处理耗能多,运行费用高,基建投资也不低。发展中国家普遍“建不起”,或是“养不起”,因此纷纷寻求适用于本国国情的设施,却仍因费用的高昂引起众多的非议。据悉,美国也在大力研究新技术,或改革传统的流程。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开始于1921年。上海首先建立了北区污水处理厂,1926年又建了西区和东区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4万吨/日。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水污染控制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加严重,污水处理现状不容乐观。目前不仅大、中、小城市建设污水处理厂,还有些郊区县也建设污水处理厂。然而,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污水处理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上,还都存在着距离。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城区人口达50万以上的城市,必须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在重点流域和水资源保护区,城区人口在5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及村镇,应依据当地水污染控制要求,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在宪法中也有明文规定,并组建了许多工厂,许多产品已系列化了,但自动化仪表、检测仪与国外先进国家差距还很大,资金不足仍是根本性问题。
宁海县的勇气可嘉。之前,我采访过一位县委书记,他说,宁海的选择是唯一的,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历史,会记得这个选择。
宁海的污水处理始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本愿,与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目标一致。缑城早在1984年县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中,就系统地提出治污工程建设规划,应遵循“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管网建设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重,管网先行,处理跟进”的方针。可惜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只局限于对一般高污染行业的废水限标排放。我们看到,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宁海对造纸、电镀、酿酒等高排放、高污染行业实行“关、停、并、转”,尤其对电镀行业采取“集中入园”,却对全县主要骨干企业大梁山啤酒集团工业废水排放处理提出多个方案无效,最后不得不“挥泪斩马谡”,歇业搬迁。
而县域治污始于城区,2000年新的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实施后,城市建设中的治污工程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城区已建市政设施工程及设计,多为“雨污合流”,按规划要求“截污分流”原则下的“分流改造”;二是新城区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与建设,必须实行“雨污分流”,以减轻污水处理的压力。而城区第一条截污主管工程是从桃源北路、人民大道交泄处向北,沿颜公河边延伸至下游,拟与待建污水厂址接洽,这是县域实际除污纳入城市建设的前奏。
2003年,《宁海县污水排放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污水处理排放按污水流域范围划分为三个片区,拟新建7座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计划投资7.4亿元。
2004年12月,首座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一期(3万吨/日)建成投入运行。
2009年,城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并与一期合并运营,使得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6万吨,服务覆盖范围主要为主城区。2015年7月,城北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项目投入试运行。至此,城北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到9万吨,排放标准均提标至一级A标准,主要服务范围扩大到四个街道和大佳何镇。
污水处理率逐年提升。城区的污水管网不断改造建设,城北污水处理厂实施清洁生产工程,排放标准提升至地表四类水标准。据统计,城北污水处理厂运行近14年来,共处理污水26362.2万吨,COD削减4.05万吨。截至2019年,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9.3%。
这一股由缑城兴起的污水处理热潮入驻乡镇潮,向全县扩散。2010年始,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目光瞄向了乡镇。
深甽、长街、西店三座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相继启动建设。设计污水处理覆盖范围为深甽、长街、西店三个镇。由县水务集团负责建设并运行管理。
2010年,西店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日处理设计能力1.5万吨,是我县首个采用特许经营权转让模式建设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之后,临港、宁东、城南污水处理厂也采用特许经营模式陆续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
2013年,深甽、长街、西店污水处理厂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行,日污水处理设计能力达8.5万吨。2018年,宁东、临港、城南三座污水处理厂也陆续投入试运行。
截至2018年8月,我县已建成投运7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日设计处理能力达到18万吨(实际处理能力12.7万吨)。集中式污水处理受纳范围覆盖14个乡镇街道建成区以及120余个大网过处的沿线行政村,受益人口近35万。
科技创新让污水处理能力再次提升。
2012年4月,我县城北污水处理厂配套建成国内首个采用分级分相厌氧消化技术的县级污泥处理处置厂,一期工程为75吨/日,该技术可产生沼气发电,处置后的污泥堆置后作为园林绿化土使用,实现了污泥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并获评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安全处置关键技术与设备”重点项目、城市污泥分级分相厌氧消化组合技术研发及工程示范课题示范工程。
2018年,我县城北污水处理厂再创全国首个技术应用案例,成为国内首家采用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市政污水处理厂。该项目占地面积约950平方米,总投资922.2万元,总设计处理规模为560吨/日,主体已完成,现正在进行工艺设备安装。建成后,该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总氮排放,计划2019年11月中旬投入试运行。
据了解,污水中的脱氮处理一直是国内外污水处理行业的难题,目前常用的技术抛开投资大、成本高不说,处理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城北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选择的技术全称为枭龙—安奇生物脱氮技术,通过在厌氧环境下由厌氧氨氧化菌将氨氮氧化为氮气的生物反应过程,达到降解污泥水中氨氮的作用,可以让10吨容量的处理池发挥500吨容量的处理效果,污水处理企业运行成本可以节约30%,去除氨氮效果十分明显且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