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院原来飞檐如翅
一家医院与一个娇小的女人联系在一起,那就是第一医院,它与美丽的富有爱心的孔小姐联在一起。孔小姐是抗日英烈孔墉长女。1935年,孔墉为爱女建了孔家庵。而1941年民国政府欲建公立卫生院时,苦于没有院房而部分租用孔家庵。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原民国政府的宁海卫生院,后改名县人民医院,孔家庵也被继续租用。
我在童年时期见过孔小姐,我母亲与她相熟,有一次母亲携我一起去县城拜见过她。那时,她继续住在孔家庵的三楼。一、二层一直被医院的门诊部和住院部以极低的费用租用。
我看到过的孔家庵坐北朝南,没有寻常庵的样子,只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三层城楼式建筑。楼有飞檐,如翅翱翔,加上黄墙黛瓦,显得巍峨雄伟,庄严肃穆。
第一医院一开始就有了爱的光环。
但作为一家县级医院,毕竟规模小了一些。
1956年始,在孔家庵西首空地上新建砖木结构平房一幢,建筑面积536平方米,作为住院部。这是县人民医院在宁海解放后首次的扩建工程。至1979年,已经过8次较大规模的拆建、改建、扩建。
我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初期到过人民医院,那是个下雪的冬天,我从冠庄步行十华里,踩着齐膝深的积雪,去看望因病住院的母亲。我的印象中,医院宽敞的病房与我母亲慈祥的脸,在雪光之中,显得有些可亲可爱。
之后,医院又不断进行建设,至1987年,县人民医院共约占地10亩,建筑面积16538平方米,病床300张,各种设备及一应配套齐全。不仅是全县最大医院,也是全县医疗技术指导中心。
但不久,医院人满为患。
病床紧缺。
紧缺病床。
可那个时候,宁海经济总量不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县里的财政收入有限,而用钱的地方越来越多。
建,建,建新医院,过紧日子也要建,让别的等等再说。认识很快统一。这里边,决策者的决策体现了全社会的需求和意志。
1998年,一座占地要超过原址8倍、建筑面积超3倍左右的崭新医院,坐落在桃源中路。迁址的人民医院改名为宁海县第一医院。同一年,宁海中学重建。且相距不远,都在同一个区域。
一个是区域内教育的最高学府,一个是医疗的最大医院。
县内最亮丽最豪华的两处建筑,撑起这座县城建设者的良苦用心。
全县的百姓,都为自己庆幸。因为,生老病死,是人生最大事。自己一辈子的四分之一大事,与这里相关。
很多人在回想那座跃龙山边的老医院人满为患的旧事时,发出惊呼,啊,这么大!这么高!这情景,只有在大城市才能见。一些老病号,摸着崭新的病床,看着宽敞的病房,甚至发出换了人间的感叹。
人们甚至发现,进出这座医院的医护人员,凡护士,一个个姿色斐然;凡医生,则步履稳健,衣着整齐,神情飞扬。
可是,这样的喜色,似乎转瞬即逝。
尽管这个时间也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到2017年时,整整过去了二十年。人的经验,常常是将苦遮住了甜,将悲盖住了喜。仿佛这座医院,生来就是“小”。
门诊里的病人如潮水一般涌来。我在采访时得知,一个“快手”医生,一天的门诊接待量,竟然上了百。除了心理门诊每天的门诊量不超二十人,一般的医生门诊量也有五六十、七八十人。
门诊病人既然是潮水,就有涨的时候,也有退潮的时候。
住院病人如寒冬里的积雪,越来越多。原来比老医院宽敞了好多的病房,被病人挤满。渐渐地,走廊里有了加床。待病房内的病人出院了,走廊里的病人马上移入病房内。开始,大家都以为这是偶然出现的。可是,走廊里的病床变成了常态。看得多了,以为走廊就该是这样的。
我的父母都是这段时间去世的。去世前,都在医院的走廊里待过。有人说,你这样熟悉医院很多人的人,都让父母住在医院的走廊里,是不是不孝?我答,我确实办不到。因为病房里没有空的病床。
我就在走廊里陪伴患病的父母。夏天,偶尔还有蚊子,嗡嗡的。我以为天下最毒的蚊子,莫过于医院走廊的蚊子。一咬,准是一个大包。哭爹喊妈也没有用。因为,爹妈也在承受蚊子的袭击。他们很坚强,遭遇蚊咬也不哼声。冬天,偶尔那里的门窗没有关牢,那些尖刀似的寒风,就会割了你的肉。不过,只是偶尔。
其实,宁海县政府和卫计局,包括医院,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就在规划这件事。2013年,第一医院沿公路附属楼被拆除。我知道,这事引起社会网络上很大的关注。关注也是由于不理解。普遍的反映就是,医院和卫计局出了败家子,刚在1997年落成的房子,又拆了。
但很快,全社会都知道了。因为征地困难,只能在原有的土地上扩建。拆除它们,是为了让这一块土地,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有何不可?
拆屋的速度还是快的。人们的议论声没有停止,这些遮挡医院西北方向的附属楼就不见了踪影。那些西斜的阳光,包括晚霞,赤裸裸地呈现给人们,人们反倒有些不习惯了。不过,马上听见嘭嘭的打桩声。内行的人一看便知,这不是往地上挖洞寻宝,而是打桩。打桩是为了建楼。
2017年5月,住院楼的急诊区交付使用。
时隔一个月,住院楼的病房区交付使用。
就这幢大楼的建筑面积,比原来的医院总建筑面积几乎大了一倍。第一医院如果与处在跃龙山的旧医院相比,早就不见了过去踪影。那个将孔家庵一、二层租给医院的孔小姐早已作古。可是,有一件东西留存了下来,那就是救死扶伤和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