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及城中村改造的宁海路径

第一节 旧城及城中村改造的宁海路径

缑城上千年的历史中,街道与房子都是在一年年地递进修建,犹如燕子筑巢,很少有拆旧屋建新楼,更没有大范围大规模的拆与建。

缑城不是纯粹的商业城市,而是城村交融。城中有村,村中有城。与旧城改造一样,目前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也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

本来旧时月,照耀的是旧时的屋,现在,则不同了,连旧时的燕,也找不到旧时的堂。因为,旧城改造,城中村也改造,大量的旧房被拆去,代之以崭新的楼宇。

月光不管新旧屋,灿灿然,披在新楼上。好多搬进新楼房的市民欢呼,我家窗前有了燕巢。

从1985年6月为桃源路拓宽成立拆建领导小组起,缑城的旧城改造,包括旧村改造正式拉开了帷幕。这其实是缑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这一开始,就有迹可循。

机构的演变路径。

当时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拆迁、安置和建设工作。1990年10月,县政府成立了县旧城改造领导小组,标志着旧城改造工作全面展开。其主要任务和职能是根据上级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拆、迁、建的政策方案,在县政府批准后,负责组织实施拆、迁、建等各项工作。

这个机构自诞生以来,就多有变动。2018年9月17日在县政府房屋征收办公室采访的时候,朱军华主任这样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个机构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原本是县建设局的一个临时机构。

2003年4月,县旧城改造办公室与县土地储备中心、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署办公。

2004年8月,撤销了县拆迁管理办公室,建立了县城市拆迁办公室,与县建设局合署办公,负责制定拆迁政策,管理和组织实施城区重大工程项目的征地及拆迁安置工作。

模式的演变路径。模式是指拆迁安置的模式。缑城的旧城改造,自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始,主要采取以拓宽街路暨拆建两侧房屋为主的模式。2005年那一年,有了两大突破。那是在实施城东片67—68号区(地)块拆迁改造中。一是突破了原来街路拓宽只拆迁两侧为主的模式,改为区块整体拆迁的模式。二是突破原来规划统建和自建落地房安置的模式,改为住宅小区套房安置的方式。后来的旧城改造,包括城中村改造,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和方式。

政策的演变路径。政策指的是对拆迁户的补偿、安置的一系列政策。1985年1月,《宁海县城关镇房屋拆迁暂行规定》出台。1991年,县政府再出台《宁海县城关镇小北门路房屋拆迁若干规定》。2004年1月印发施行次年9月修订的《宁海县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有了新的突破。即改变以往的一街一路一策,改为凡本县城市规划区内适用。为了本办法的有效执行,包括县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在内的多部门联合制定的《2004年宁海县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施行。

到了2009年6月1日,原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于是《宁海县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废止了原先的办法。同时,县政府为了城中村拆迁工作,专门出台了《宁海县城中村改造暂行规定》,同年8月,县建设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局联合制定出台《宁海县城中村改造实施细则》。

2010年以来,宁海县的这一项工作不断有创新之举。

这些创新,像是火把,照亮了宁海县旧城改造、旧村改造的大道。

镜头一:大兴土木。机械轰鸣声不断,运输车辆不断地进进出出。很快,地基处理完毕,地下室渐渐成型。人们渐渐看清了,是一座小区。建设中,不断有人前来问价。答,不卖。不久,脚手架竖起,好高,好大,一幢连着一幢。人们又前来询价。答,不卖的。不久,脚手架拆去,住宅映在蓝天白云下,十分漂亮壮观。又一批房客陆续前来,他们才是这屋的主人。这些人是拆迁安置户,他们的老房子仍在,还没有拆。是房屋征收办的同志领着他们先来这里看看未来安置房的户型朝向,只要他们签下拆迁协议,马上就可搬来这里住。

而过去是“先拆迁,后安置”,或“边拆迁,边安置”。从此,开始了“先建设,再安置,后拆迁”,也即建设安置房区,安置被拆迁户,后拆迁改造。

那些将要被拆迁的户主们,先是将信将疑地跟着征收办的同志来到这里,来到小区门口时,就觉得这事做得爽!屋未拆,新屋却亮堂地建好等候。走进屋内,发现宽大明亮的落地玻璃窗,眼前马上浮现出原住宅的窄小灰暗。还未走出小区,就问,带了协议了吗?征收办同志摇摇头。户主说,回去,马上签。也有拆迁户没有到过现场的,经他们的传播,也心急慌忙地来这里察看,一回,就马上签了协议。连征收办的经办同志也说,以往,都是跟在拆迁户屁股后边,说破了嘴皮子,还不如眼下,一看现房,眼前一亮,一句话,签。

镜头二:电视台记者在采访某位征收办的负责人。记者问,为何这次拆迁十分平稳,没有人上访,没有人吵闹?答,公开、公平、公正,是这次拆迁安置的主调。采访结束,负责人与记者聊天时说,因为,政府与市民,总的目标是一致的,让生活更美好,让城市更美好。但具体到个人,就要一碗水端平。如何端平?就是依法。政府拆迁时,用的是公权力,公权力使用不当,会损害私权。这里边,公权力是强势,私权力是弱势。记者临走对负责人举起了大拇指。记者还采访了另几个负责人。了解到,在政府出台拆迁安置时,由原来的一街一路一策,改为城市规划内统一标准,这就是公平。而所有的工作和程序都在阳光下,接受被拆迁户和全社会的监督,做到了公开。公正就是法律。一切都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这样做,确实给征收办公室的同志带来不少困难,但他们努力做到“依法拆迁,和谐拆迁”,以达到保护拆迁户利益和城市建设的双赢,这可是最佳的效果。

根据公开的报道和资料,我国各地每年发生的由于拆迁引起的纠纷不少,各地都采取不少积极有效的措施,想把这个纠纷减少,再减少。而宁海县出台的措施,无疑是它们之间的佼佼者。

镜头三:竞争性拆迁。一般针对区块,一般是城中村,也有可能是县城的某个区(地)块。比如总面积是100亩,按以往的做法,是规划内所有面积。但他们从实践中知道,这样一个大个子,行动起来不方便,不如将它们分解了,分为十个小块,或者七八个小块。不过它们都有一个美好的前提,那就是拆迁是美好的,是让县城和住户都美好。否则一切无从谈起。就这样,限定时间,在某个时间内,小块内的住户,都与征收办公室签订了拆迁协议,这个小区就启动拆迁程序。被拆迁的住户享受合理待遇。而没有全部签订协议的小块,就让等着。等着别人启动了,享受优惠待遇了。而好多的小块,都是在优惠期限到来之前,及时与征收办公室签订拆迁协议的。这里边的奥妙,值得回味和总结。好多人都觉得妙,也有人表示异议。但不管如何,这里边的一个个小块,在规定时间内,都签了协议。它们的签订过程,犹如蚕食桑叶。但世界上的蚕食桑叶,自身长大,何不是一个有效的过程呢。

镜头四:模拟拆迁。那是专门针对一个村庄说的。在规划范围内,不仅仅限于一个村庄,而突破,在于模拟拆迁。也就是在村庄里征求民意,让全村村民表达对于拆迁的模拟愿望,如果超过95%以上,才启动正式的拆迁工作。这个模拟过程,由于充分表达了民意,于是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是竞争性拆迁的补充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