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紧贴一座美丽的公园

第五节 图书馆紧贴一座美丽的公园

宁海县图书馆紧贴风光优美的柔石公园而建。

公园为图书馆增加风光。

图书馆为公园增添风采。

互为增色。

而风光是自然的物质的,风采则是精神的非物质的。

公园最好的风光在于春天,在于早晨。春天的时候,百花齐放,鸟语花香。早晨,太阳的光芒将叶间的露水点亮,那些水汽在湖水中蒸腾,似幻如梦。而图书馆的风采不受四季所限时光所囿,在于书的世界,读者的世界。这种精神的范畴,包含了人类智慧的全部。

当我循着柔石公园的一边,将车停在图书馆大门一侧时,看到赵朴初题写的“宁海县图书馆”几个古朴遒劲的书法,竟有感叹如泉水般生出来。

这个书法原来是为了跃龙山上的图书馆大楼而写。现在,它已经成了老馆。

那时候,出于对书的崇敬,宁海的建设者在图书馆的选址上颇费脑筋。最后,确定选择在风光秀美的跃龙山北面。

工程是1985年8月开始筹建的,占地面积4.67亩,建筑面积2315平方米。1987年12月26日开放。

出手好阔绰,让它原来分离的母体县文化馆也心存嫉妒。它在原文化馆内时,只是小小的一间。但缑城的建设者为了图书,就不管不顾地任性了一次。新馆大楼四层,造型呈Y形。因为建筑造型独特,被选入《中国图书馆建筑集锦》一书。新馆的造型和品位,让赵朴初先生也为之倾倒,于是亲自挥笔题写馆名相赠,为其增辉。

由于结构关系,人们得绕一圈才能完整看到图书馆的Y形造型,而一般的读者来这,只是看到一本展开的书。我看这就够了。

我是那座图书馆的常客。借了好多书,还常常在那里写作。那里的鸟叫声特别好听,那里的书香特别迷人。所以,那个时期,我的作品有一种特殊的韵律,一句长,一句短,长短句配合,其实就是鸟语的节奏。作品里的书香味,更是来自那里。这种书香味,还将随着我作品的流传,经久不散。

读书累了,写作乏了,我会立在窗前,静静地观看窗外的热闹。缑城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到处都是脚手架,因而有些尘埃升起。有喧嚣的机器声,此起彼落;也有一阵阵的歌声传来,可能来自附近的学校,风向对了,歌声就大一些,风向逆了,歌声就少了些。有一次,我推开一扇窗玻璃,恰好有一只鸟飞了进来。它在宽敞的阅览室绕着飞了一周,却不急着从另外的窗户飞进去,门也大开着,它偏偏站在最后一张书桌上,用豆粒大的眼珠盯着我们看。我不知道我们在鸟的眼睛里是如何的模样,但我坚信,鸟是冲着书香来的。

其实,我还知道这座大楼建造之前,宁海县图书馆没有自己的馆舍,就附属在县文化馆里。那时候,我是一个业余作者,接受文学创作辅导,或者请教那里的老师,经常在文化馆进进出出的,就知道其中的一间是借书的,里边摆满了书籍。

在后来编写的图书馆馆志里,我还读到关于图书馆我不知道的历史。

“民国十年(1921),在县城孔庙始办宁海县通俗图书馆。民国二十年(1931)并入民教馆,改称民众图书馆,藏书4108册。民国三十二年(1943)9月,民教馆举办乡村巡回文库,分装63箱图书,在新宁、黄墩、文正、拱台等区巡回开放。1950年7月,县文化馆接收民教馆图书《万有文库》3531册、《小学生文库》218册,新添257册,于文化馆内设图书馆。1952年从前童乡征得藏书48箱,城关50箱。1957年,出借书库图书8000册次。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图书停止出借,至1971年恢复开放。1978年4月,宁海县图书馆正式建制,仍设在文化馆内。”

此刻,我在车上就看到图书馆新馆的建筑造型,心里直惊叹,这不又是一本书吗?大门处恰好是书的翻口处,进入其中,我就入了书的内里。

这座建筑的设计,吸取了中国传统写意造园的手法,构筑了一系列变化的院落空间。造型上,以粉墙黛瓦为基调,外墙以柔性淡雅的普通灰白涂料为主,局部装饰以清水砖墙,反映细节上的节奏感。简洁质朴的灰白色会随周围环境光线的变化,呈现出四时的变化。天光的投射、横斜的疏影,拉近了建筑与环境的距离。这不就是书卷气吗?

宁静的半开放入口书院,宽敞有天光的前厅,曲折可观景的走廊等,这一系列借鉴名园留园的空间转换,让读者抛却平日喧嚣,心灵回归静谧。在围合与开放、柔与刚的对比中,形成内部空间深远的意味。

目前的馆长是胡伟华兼任的。她是一位颇有思想和行动力的馆长。在采访时得知,图书馆在2018年5月14日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而她是2018年10月来此兼任的,深感压力。她说她的前任们都很优秀。

指指点点的是他们的手,闪闪烁烁的是我的目光。

有很多人坐在那里安静地看书。翻书的声音沙沙的,令人想起蚕吃桑叶的情景。

从资料里获悉,图书馆现有阅览座位300余个,设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宁海县级支中心、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参考咨询室、采编室、宣传辅导室、少儿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室、名人藏书阁、自修室、报告厅等十余个服务窗口、业务部门。设立盲人阅览室、廉政阅览室等新兴服务窗口。配备读者用电脑65台,业务用电脑19台,服务器4台。实行图书管理业务自动化,并通过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与宁波大市公共图书馆组建联盟。扩大服务范围,为读者提供预约借书、资料代查、送书上门、电话续借等服务。

这里是借书读书的地方。据说,2019年的上半年图书馆就购买新书7536册,免费办理了读者借阅证1029个,图书流通254118多册次,到馆人次超10万人次。文化沙龙,阅读联盟,全城共读,一个个阅读品牌正在打造中。

我离开时,“宁海县图书馆”几个大字,仍在我的倒车镜里闪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