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把扫帚并一把
2006年4月成立的宁海县城市管理局,2014年12月再组建宁海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又挂宁海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牌子。
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对外一般称为宁海县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目前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及相关的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职权。
按照《宁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海县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16〕57号),依法行使经省、市政府批准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的权力,涉及市容环境卫生、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由乡镇人民政府行使的除外)、城市绿化、市政公用、环境保护(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城市饮食服务业油烟污染)、工商行政管理(城市道路、广场等室外公共场所无照经营)、公安交通(人行道违法停车)、土地和矿产资源、建筑业(违反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房地产业、人防(民防)、水行政(违反河道管理规定行为)、安全生产、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陆域渔政、林政、教育、商务、旅游、价格、体育等21方面。
民间说法,是“几把扫帚并作一把”。
这个局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产物。自从诞生的十多年间,围绕城市化的总目标,慢慢地成长。它的成长,是建立在别的局和部门放权的前提下。原先对于城市化的管理,出于多头,也即多个部门单位行使职权,矛盾问题却得不到解决和处理,行政成本大,治理的效率低下。
果然,新的体制,带来新的治理方式下效率的提高,宁海县城的城市化管理取得骄人成绩。
在这个局采访时,局长吴继盛说,这个局是年轻的局,是从原来的建设局分离出来的,前边的道路还很长。副局长张建辉也有这样的感受。
却有不少工作上的经验和亮点。
城市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管理目标精细化是其中之一。分别为:“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工作,建筑垃圾“严管+重罚”;“黄土不露天”工作;“广告不上墙”工作;“小摊不占道”工作;“人车不乱行”—“车辆不乱停”工作;“建筑不乱搭”,“三改一拆”工作;“扫雷清障”专项整治工作等。
管理手段精细化是其中之二。分别为:智慧城管体现协同作战;“三改一拆”建立长效机制;市容管理突出堵疏结合;公用事业确保安全生产;城管义工丰富工作内涵等。
城市化管理中秩序的管理是难点之一。可他们似乎找到了化解的办法,即疏堵结合。
“疏导点+停车场”。
缑城千百年来都有农民上城售卖农产品的习惯,不能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被终止,就如一条河流不能被断流一样。但如果街头巷尾都是农民在售卖农产品,那将妨碍城市的正常秩序。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普通市民拥有私家车的热潮正在兴起。这么多车,全部拥入城市,会不会给正常的通行秩序造成阻碍?
其实,也考验城市管理者的良心。其一,他们大都是从农村来,有摆脱不了的家乡情结。其二,他和他们的家庭亲友,都是私家车的拥有者。但他们是现代化城市的管理者。
这个时候,有一个奇思妙想。是有人发现县城的某个角落,有城市改造引起的拆迁或别的原因造成的暂时的空闲之地。这,这应该是可利用的好地方,有人说,由于激动,说话竟然有些结巴。
不怕结巴。局里经过慎重的考虑,采纳这个人的思路和建议,即在这些地方建起“疏导点+停车场”。
什么叫疏导点?疏导点就是让菜农果农卖东西的地方,因为农民售卖是自古有之的,就如河流,不能堵只能疏,所以叫疏导点。停车场就容易理解了。局里出资对这些场地进行路面硬化和划线,既可让农民售卖农产品,又可让市民停车。目前共有6处疏导点,其中季节性疏导点2处,2019年又新增疏导点3处,分别是环城西路老三江附近、跃龙路天景园东面(大桥李)、第二医院对面;在往年的西郊路疏导点,还建造了棚屋,便于摊贩遮风挡雨。
放心早餐点。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对于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往到处都是摊点,而且有不卫生的流动摊贩。如何办?全面禁止,街上秩序好了,但群众的需求客观存在。让人头疼的事又遇上了。
于是,他们在寻找流动摊贩、群众、执法者三者之间的平衡点——放心早餐点。“放心早餐点”根据人流量分布以及交通实际状况合理布局网点,通过公开接受申请、摇号等程序,确定“放心早餐”经营户对象。对“放心早餐”进行“审批、培训、上岗、经营”全程监管,建立执法队员与经营点联络制度。建立网点电子档案,落实食品及原料采购备案制。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周不定期对经营户的经营规范、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情况进行动态量化考核,保证早餐食品安全质量,引导经营点规范经营。要求经营户在规定地点、规定时间内经营,避免出现违规占道现象。同时每个经营点早餐也是各有特色、种类多样,基本满足市民的早餐需求。
2015年11月起至今共推出51家“放心早餐点”。这个措施,鱼与熊掌兼得,市容市貌提升了,民生需求满足了。
露天烧烤摊“三定管理”。
火上烤食物,是远古人类的杰作。想不到,匿迹几千年又卷土重来,以时尚的面目。山野,青天白日流水,折几捆枯枝作燃料,邀几位好友,边烧烤边喝啤酒边畅谈友情,其乐融融。聪明的商家把街头当成山野,每当夜幕降临,一摊摊烧烤摊摆出来,摆出来。
曾几何时,缑城兴起烧烤。占道经营、垃圾成堆、油烟熏人、噪声扰民等问题,屡屡有人反映,也屡屡有人违章。如何规范?通过前期彻底摸排辖区内餐饮店,综合梳理露天烧烤点位,他们建立信息台账,制定了定时间、定要求、定地点(划红线)的“三定”经营行规,探索非接触式办案模式,提升夜间市容环境秩序,有效减少城区夜间投诉。一是制定行规政策,要求摊主签订承诺书,规定在指定时间段、区域内,持健康证营业。二是规定改装用车,经营用车需安装油烟过滤、食品防尘与地面防油污装置。统一规定对环境卫生的要求,本着“谁污染,谁清理”的原则,严格要求摊主务必做到“摊撤地清”。三是引入监管力量,发挥居民、路段长、社区等第三方力量,多层次联动,建立具备举报、监督、咨询、曝光等功能在内的微信平台,实时提供现场违规照片,采取非接触式办案,精准定位违法对象,全面提升执法效率。
缑城既有烧烤的阵阵芳香给市民带来口舌之福,又把环境损害降到最低。
在一段时间内,全国的城管给予市民的印象不是十分好,人们把这个问题症结归纳在于他们执法时缺乏人性化。
缑城的城管早就认识了症结,并有了人性化的执法故事。
以城管义工的形式代替流动摊贩罚款。
流动摊贩给城市带来了活力,也给城市带来市容保障的压力。过去对于他们的处罚,往往就是罚款了事。现在,采取了以城管义工的方式令其改正自己的违规行为,被称为“以义促改”。即指对首次被处罚、情节轻微的流动摊贩进行社会性服务处罚,让其穿上城管义工马甲,对市容违规行为进行劝导,市场标准按行政处罚罚款50元对应服务2小时计算,根据“宁波城管义工网”签到、签离功能进行统计,并由服务组织方和执法中队进行监督鉴定。以劳动服务的形式代替处罚,不但对其他违规当事人起到教育警示作用,还能减少当事人资金损失,体现人性化执法。
女子中队的柔性执法。
当满脸微笑说话甜甜的女子执法队走上街头执法,收获的是一片赞扬声。2017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成立女子中队。她们身穿制服,手戴白手套,以女性的方式执法,法与柔情融合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多男性队员难以解决的事,在她们手里却变得容易得多。
民间街段长。
它的意义在于民间性。他们联合兴圃社区探索建立这个制度。“民间街段长”制是对“路段长”制度的有力补充,可以引导群众助力城市管理工作,充分激发群众自治热情,使问题在群众内部的调解和沟通中得到解决,形成“综合执法局统一领导,社区齐抓共管,群众参与”的城市管理新局面。
兴宁廊桥“党群同心圆”。
兴宁廊桥是座网红桥,更是宁海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如何既能维护兴宁廊桥的文明整洁,营造舒适的观光游览环境,又能缓解执法人员不足的问题?他们创新管理思路,借助“党群同心圆”平台,开展“文明守护城市风景线”志愿者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