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畅想曲在厕所响起
千百年来,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就是厕所的进步史。
缑城的变化,更在厕所上。
据说民国的时候,蒋介石视察宁海中学,看到大北门的露天粪缸,大怒,指着陪伴的宁海县政府的县长说,这,娘希匹,别的不指望你能干什么,把这挪挪。县长顿时脸上刷红。
后来我查了一下资料,这是一个姓李的县长,在任上时,还算是口碑好的,做了一些于县域于市民有利的事。可是,他对于露天粪缸束手无策。或者说,是举步维艰。有人回忆起那个时期,李县长曾通令取缔露天粪缸,适当保留的厕点必须加门修整,经常打扫,还规定街道出粪时间必须在早上六时之前,逢三、六、九市日禁止出粪,挑粪过街便桶必须加盖等。虽未持久实施,但开了个好头,至今仍为市民传颂。
这个说法,由相隔七十多年后的事实证明。2018年1月9日我在桑洲镇采访时,副书记夏扬正在接待一个村干部。我没有细听,过后,夏扬说,这是为这个村的露天粪缸改成屋内的抽水马桶而给予资金奖励。
露天粪缸和简易厕所是农耕文化的象征。
民国时就要搬迁的露天粪缸,在几十年前仍有。缑城虽是县城,却是农业集镇,所施肥料以人粪为主。有一句话,庄稼肥当家。缑城的庄稼是人粪当家,加上城外农民成批上门收购叫买。一般市民家里有粪缸,而向外开放的厕所多达172处,另外加上见缝插针的露天粪缸和便桶。据说放一个粪缸便桶的人粪收入就能抵一家人的油盐酱醋支出。据说一个公司经理就把粪缸放在当街处,并拒绝搬迁。利益面前,人人都想。缑城到处是粪缸和纷飞的苍蝇,似乎变成了一个臭城。
这种状况一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才有了转变。可见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即新的经济模式登场。宁海县自那时起,逐渐从农耕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转变。
1983年至1987年,政府投资约30万元,在车站、市场、剧院及街道路巷新建和改建了标准较高的公共厕所24座,其中新建14座,铺上了马赛克、釉面砖等装饰材料,装上冲水设备。并对全城关镇150处新老厕所定期冲洗、清运。据1987年统计,日平均清运粪便52吨。
而此刻的粪便已经不再像以往那么吃香了。由于大量的化肥供应市场,人粪逐渐被化肥替换。县城内的露天粪缸和众多简易厕所就是那时候被整治的。
宁海县在最近推出《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以习总书记关于“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把“厕所革命”作为宁海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一号工程”,推动“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延伸到全域,从城市拓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走向质量提升,成为旅游基础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不断补齐短板,提升品质,优化环境,提升我县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主客共享的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宁海县按照“全域发展、点上示范,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环保卫生、如厕文明”的要求,利用三年时间,通过政策引导、部门联动、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监督考核,全面推进宁海县厕所革命2018—2020年三年行动。
宁海县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采取“新建与改建结合,养护与提升并举”的方式,重点使全县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内外、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城市公园广场商业街区、乡村旅游点、A级景区村庄等区域的各类旅游厕所达到国家旅游厕所质量等级A级标准或《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二类及以上标准。三年内全县共新建和扩建各类旅游厕所100座。
现在,县城家家户户有了现代化的洗手间,公共厕所的水准早就超越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我天天在徐霞客大道晨走,2018年大道的向西延伸段,造了几座漂亮的公共厕所。厕所内配备了先进的感应冲洗设备,还有专人定期打扫。如厕时闻得见一阵阵芳香,还有音乐。
那是梦幻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