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因病机
(一)病因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风邪常夹寒、夹热、夹燥为病,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肺脏自病,气阴亏虚,则肺失所主;他脏有病及肺,如七情内伤,肝气郁结,气逆犯肺;饮食不节,脾胃内伤,痰浊内生,上干于肺等,发为咳嗽。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但两者互为因果,外感咳嗽久病失治,从实转虚,逐渐转为内伤咳嗽,而肺脏有病,卫外不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
(二)病机
1.发病 外邪侵袭犯肺,发病较急;内伤致咳,发病多较缓慢。
2.病位 病变主脏在肺,并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1)肺: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他脏。由于肺体清虚,不耐寒热,故称娇脏,内外之邪侵袭后易于为病,病则宣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冲击声门而为咳嗽。
(2)肝脾肾:肝主疏泄,“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若肝郁化火,木火偏旺,或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则气火上逆犯肺而咳;脾主运化,脾为肺之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若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犯肺,则肺失清肃,上逆为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逆为咳为喘。
3.病性 外感咳嗽,因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故属于邪实,由于感邪之不同,有风寒、风热、燥热之分;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或以邪实为主,病机与湿、痰、火关系最为密切,或以正虚为主,而阴虚、气虚多见。
4.病势 外感咳嗽初起病位在肺,日久损伤正气,可由肺及脾至肾,病势由上而下。内伤咳嗽表现不一,既可由肺及脾及肾,又可由脾肾及肺。
5.病机转化 主要表现为虚实、寒热的转化。外感有寒有热,寒邪可以化热;外感日久,可由实转虚,虚实并见。如风寒咳嗽,未能及时宣散,可郁而化热;风热咳嗽又可化燥伤津;或肺热炼液成痰而痰热郁肺。内伤有痰有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郁而化火(热),火能炼液灼津为痰;内伤日久,正气耗伤,又易受外邪的侵袭而表现为邪实为主。由他脏及肺者,多为因实致虚,如肝火犯肺,炼液为痰,耗伤肺津;痰湿犯肺,多因脾失健运,聚湿酿痰,上贮于肺,若久延不愈,可致脾肺气虚,甚则病延及肾,由咳致喘;如痰湿蕴肺,遇外感引触,痰从热化,痰热郁久,又可耗伤肺阴。肺脏自病者,多为因虚致实,若肺阴不足,每致虚火上炎,灼津为痰;肺气亏虚,气不化津,则津化为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