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疗

四、治疗

1.辨证治疗

(1)风寒犯肺型

主症:鼻塞较重,打喷嚏,涕多而清稀,说话鼻音重,头痛,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口不渴,鼻黏膜肿胀,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通窍。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0g、防风12g、川芎12g、独活10g、苍术10g、柴胡15g、前胡10g、枳实12g、茯苓15g、薄荷5g、生姜10g)。

加减:头痛加白芷15g,咳嗽加杏仁10g,痰多加陈皮12g、半夏10g。

(2)风热袭肺型

主症:鼻塞,而鼻腔有灼热感,喷嚏,涕少而黄稠,头痛,发热重、恶寒轻,口渴有汗,鼻黏膜红肿较明显,或见咳嗽,小便黄,舌苔薄白而干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20g、连翘15g、牛蒡子10g、桔梗12g、荆芥10g、芦根30g、薄荷6g、甘草6g)。

加减:头痛加蔓荆子10g、菊花10g、藁本12g,咽痛加板蓝根30g、玄参12g、山豆根10g、射干10g,咳嗽痰黄加瓜蒌15g、贝母10g。

2.单验方

(1)用垣衣(即生长在背阴潮湿处砖墙上的青苔)适量,纱布包裹塞鼻,双鼻孔交替使用。待鼻涕及其他症状完全消失后,再继续应用3~4天。

(2)苍辛鱼芷汤(苍耳子3g、辛夷3g、鱼腥草6g、白芷3g、防风6g、桔梗6g、川芎3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3)五花饮(辛夷、金花、菊花、玫瑰花各10g,绿梅花6g,水煎),代茶饮。

(4)10%大蒜液滴鼻,每天3~5次,每次1~2滴。

3.针灸治疗 鼻塞者,针刺迎香、鼻通穴。头痛者选用合谷、太阳、风池等穴,强刺激,留针10~15min。鼻塞流清涕者,取迎香、上星穴,悬灸至局部发热为度,以散寒通窍除涕。风热者单用针刺,不用艾灸。

4.其他疗法

(1)滴鼻使用疏风清热、解毒通窍的药物制成滴鼻剂滴鼻,以达到通鼻窍、助引流的目的。常用的有滴鼻灵、葱白滴鼻液等。

(2)食醋熏蒸法: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ml,以1~2倍水稀释后加热,每次熏蒸2h,每日1次,可用于空气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