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疗

四、治疗

1.辨证论治

(1)肺肾阴虚

主症:消瘦,干咳或咳痰,可有痰中带血,血色鲜红,咽干口燥,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弱。

治法:滋肺清热,补肾养阴。

方药:月华丸加减、麦味地黄丸加减(川贝母10g、沙参15g、麦冬12g、玉竹15g、百合15g、天冬10g、生地黄20g、熟地黄12g、山茱萸肉10g、山药15g)。杀虫可加用百部15g。此外,还可用五味子行滋肺保肾之功,若痰中带血可在滋阴的基础上加用三七粉5g、白茅根30、桑白皮15g以清热凉血止血。

(2)肺气不降

主症:咳嗽,胸闷气迫,痰多喘急,胸胁胀满,吸气困难,舌淡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肺降气。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瓜蒌15g、黄芩12g、枳实15g、杏仁10g、桑叶15g,茯苓20g、紫苏子10g、旋覆花10g,甚至可用赭石30g镇气)。

(3)阴虚火旺

主症:咳嗽气急,甚者吐血量大、色红,心烦易怒,骨蒸潮热,盗汗,口干欲饮,失眠多梦,女性可见月经量大、颜色鲜红,舌红脉弦细。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合百合固金汤加减(麦冬、沙参、五味子各15g,玉竹12g,川贝母10g,黄柏15g,黄芩12g,知母12g,桑白皮15g,玄参12g)。

加减:五心烦热,盗汗者,加银柴胡10g、秦艽12g、胡黄连12g等以透热外出;养阴重在固护肺肾两脏,养阴又不可过于滋腻,尽量避免阿胶、熟地黄、龟甲胶等滋腻之类。

(4)气阴两亏

主症:自觉发热,乏力气短,咳嗽声低无力,口渴,纳呆,失眠,大便不调,舌红而胖大、可有齿痕、苔少,脉象细弱。

治法:补肺养阴,健脾补气。

方药: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20g、白术15g、黄芪30g、薏苡仁30g、天冬10g、当归10g、五味子15g、炙甘草12g)。咳嗽痰燥者可在健脾补肺的基础上酌加百部12g、款冬花12g等止咳润肺之品。

(5)阴损及阳

主症:咳嗽气喘,潮热,盗汗,汗出量大,时时恶寒,肢体水肿而冷,腹泻,舌淡苔少,脉细小而沉。

治法:滋阴补阳,养肺温肾。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黄芪30g、山药30g、党参15g、枸杞子15g、菟丝子12g、白芍10g、肉蔻10g)。

2.单验方

(1)白萝卜100g,鸭血若干,将两药炖熟,食用。

(2)鸭子1只,掏空内脏,将麦冬、沙参、枸杞子纳满鸭腹,炖熟后食肉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