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疗

四、治疗

1.辨证治疗

(1)肺虚寒滞型

主症: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遇寒加重,鼻涕清稀,鼻甲晦暗肿厚、质软,面白少华,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温肺益气,散寒通窍。

方药:保元汤合温肺汤加减(黄芪30g、白术15g、肉桂10g、党参15g、甘草10g)。

加减:肺虚及肾,或先天禀赋不足,自幼患病者加金匮肾气丸。

(2)脾虚湿阻型

主症: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涕白黏;鼻甲淡红或淡白,肿厚较甚,质软或稍硬;食少便溏,舌淡而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缓弱。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化湿。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当归12g、升麻5g、柴胡6g、陈皮12g、甘草10g)。

加减:鼻塞重加藿香10g、苍耳子10g、石菖蒲12g,痰浊凝结,鼻甲肿硬,合用导痰汤。

(3)气滞血瘀型

主症:持续性鼻塞,鼻涕黏稠,不易擤出;鼻甲暗红肿厚,凹凸不平,质硬;舌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滞通窍。

方药:醒窍活血汤合苍耳子散加减(红花10g、川芎12g、石菖蒲15g、赤芍12g、白芷15g、郁金15g)。

加减:寒瘀鼻窍加当归12g、桂枝10g、细辛3g,热瘀鼻窍加牡丹皮10g、地龙10g、桑白皮12g。

2.单验方

(1)鱼腥草30g,加水100ml,蒸馏得药液约50ml,滴鼻,每天3~4次。

(2)苍耳子、辛夷各9g,薄荷叶、白芷各6g,细辛2.5g,麝香0.6g。共研细末,取药粉25mg,吹入鼻腔,每日1次。

(3)一枝黄花15g,鲜半边莲9g。每日1剂,水煎加盐或白糖适量冲服。

(4)苍芩汤苍耳子12g,黄芩18g,辛夷10g,防风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3.针灸治疗

(1)针刺:取迎香、合谷、上星穴。头痛配风池、太阳、印堂穴,中等刺激,留针15min,每日1次或隔日1次。

(2)艾灸取穴:人中、迎香、风府、百会。肺气虚者配肺俞、太渊,脾虚者配脾俞、胃俞、足三里。灸至局部发热为度,隔日1次。

(3)下鼻甲注射按常规麻醉后,取毛冬青液2ml,进行下鼻甲注射,5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4.其他疗法

(1)吹鼻:可用辛温通窍、祛风散寒的药物吹鼻。

①碧云散或鱼脑石散吹鼻。

②鹅不食草(95%)、樟脑(5%)研末和匀,瓶装密封,用时以薄绢包裹药末少许塞鼻,每天换药1次。

(2)滴鼻:用辛温通窍、祛风散邪的药物滴鼻,如葱白滴鼻液、滴鼻灵、25%牡丹皮液,以芳香通窍除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