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与诊断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慢性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和反复咯血是支气管扩张症的典型临床症状。其临床症状与支气管病变的轻重、感染程度有关。感染加重或急性发作时可出现发热、胸痛、盗汗、食欲减退,同时伴有痰量增多,每日可达数百毫升;痰液一般呈黄绿色脓I性,若混合有厌氧菌感染,则常带有臭味;收集整日痰液于玻璃瓶中静置,可见分层现I象:上层为泡沫,下层为脓性成分,中间为浑浊黏液,底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部分患者仅表现为反复咯血,平素无大量咳痰,多出现于上叶结核引起的支气管扩张;相对于咳大量脓痰的湿性支气管扩张,仅表现为咯血的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

(2)体征:典型化脓性支气管扩张病情进展或继发感染时,患侧肺部可闻及固定湿啰音,或伴干啰音。反复咳嗽、咳脓痰的慢性患者常有消瘦、杵状指(趾)等体征。干性支气管扩张或部分患者可以没有阳性体征。

(3)并发症:支气管扩张反复发生感染可导致病程进行性加重,可出现肺纤维化、代偿性及阻塞性肺气肿,也可以并发肺脓肿、气胸、胸膜炎等。伴有气道高反应性或反复发作致肺功能受损者可出现喘息。病程晚期可出现肺源性心脏病和呼吸衰竭。

2.诊断

(1)病史:此类患者一般在幼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如百日咳、麻疹等,许多人可伴有鼻窦炎和鼻后滴流综合征,成为下呼吸道反复感染的重要原因。早年诱发支气管扩张的呼吸道感染史、反复咳嗽、咳脓痰及咯血对支气管扩张的诊断具有提示性意义,但支气管扩张必须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2)影像学检查:传统的支气管造影,由于耐受性较差,现已基本被高分辨计算机体层摄影(HRCT)取代,用HRCT 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性为87%~97%,特异性为93%~100%。典型的支气管扩张在影像学上的特征为支气管管腔扩张(支气管的内径大于伴行的肺动脉),支气管壁增厚,正常支气管的鼠尾征消失,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出现气液平面。其中柱状扩张表现为与扫描平面平行的支气管呈分枝状的“双轨征”,与扫描垂直的支气管表现为壁厚的圆形透亮影,如果伴行的肺动脉与之相贴时形成有特征的“印戒征”;静脉曲张型扩张的支气管表现与柱状扩张相似,但其管壁厚薄不均呈“串珠状”;囊状扩张的支气管呈单个或多个簇状含气球囊,伴感染时可见液平面。用普通的X 射线胸片检查,常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多或变浓,在疾病晚期可显示沿支气管分布的卷发状或蜂窝状阴影,感染时可见液平面,偶可见肺叶或肺段不张。鼻窦部的CT 检查对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有提示意义,怀疑原发性纤毛不动综合征时必须做支气管黏膜电镜检查,怀疑阻塞时必须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病因。现在,随着技术的提高,部分患者虽无咳嗽、咳脓痰、咯血的病史,但在影像学上可发现明显的支气管扩张。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尽管能在结构上明确诊断,但不能确诊引起扩张的具体病因。因此,在诊断特发性支气管扩张之前,必须排除先天遗传、免疫因素和系统性疾病等并发的支气管扩张。一般情况下,血清学免疫球蛋白检查是必需检查项目,包括IgG 的亚型,以排除选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而IgE 的升高可以提示变态反应性肺曲菌病的诊断。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支气管扩张,出现脓痰时应进行痰涂片检查和痰培养细菌分离,以明确具体菌种,选择合适抗生素。对于抗菌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必须做抗酸染色和分歧杆菌的培养,以排除结核和细胞内分歧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