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2025年08月10日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感受外邪,肺燥阴伤,痰瘀阻滞肺络,肺失濡养。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早期邪毒阻滞肺络,气血不通,络脉痹阻,属肺痹范畴,以邪实为主;后期络虚,气血不充,肺叶挛缩,功能丧失,属肺痿范畴,以本虚为主。
常见病因有感受外邪和环境毒邪、肺燥阴伤、痰瘀阻肺、肺气虚冷、肺肾阴虚。
1.感受外邪和环境毒邪 «素问·痿论»:“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金匮要略»:“热在上焦者,因咳而肺痿。”热毒袭肺,伤阴耗液,或素体阴虚燥热,致虚热肺痿。反复感受外邪或感受风寒之邪蕴而化热,或感受温热邪气,导致肺之津气骤然损伤。“环境毒”伤人的正气,导致肺气机不畅,血运失调,引起瘀邪痰浊内阻于肺络,肺络不通,肺失宣降。
2.肺气虚冷 «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肺为娇脏……冷则气沮,故亦不用而痿也。”素体阳气不足,或内伤久咳、久喘耗伤阳气,或虚热日久、阴伤及阳,肺中虚冷,阳虚不能化气,致虚冷肺痿。
3.肺肾阴虚 肺阴亏虚,耗伤肾阴,津液枯涩,可致肺肾两虚。
4.痰瘀阻肺 肺气不足,津液失布,脾气虚损,肺脾气虚,肺脉失养,肺叶萎弱。肾气不能化气行水,水湿上泛。肺、脾、肾三脏失调致痰浊、水饮内生,痰阻气滞,血行不畅,痰瘀互结,痹阻于肺而成肺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