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幼儿心理学概述

基本概念

1.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是3 ~6 岁的幼儿,是研究人在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

2.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3.遗传决定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仅起一个引发的作用。

4.环境决定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结果,强调环境教育的作用。

5.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论: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即任何一种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都依赖于另一种因素。 它们之间是相互转化和渗透的关系,即有机体对当前环境刺激作出的某种行为反应是它的基因和过去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识要点

一、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一)儿童观

1.儿童在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之前被称为“小大人”。

2.中国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在《训蒙大意》中的儿童观。

3.17 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的“白板说”。

4.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儿童观。

5.在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的儿童观。

(二)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82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成了《儿童心理》一书。

二、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

(三)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四)幼儿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三、学习幼儿心理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认识教育对象,培养科学儿童观

1.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2.儿童期阶段划分。

(6)童年期:6、7 岁至10、11 岁;

(7)少年期:11、12 岁至14、15 岁;

(8)青年初期:14、15 岁至16、17 岁。

3.幼儿心理学的作用。

(1)幼儿心理学为幼儿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2)幼儿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有助于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的先进理念、维护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诊断和治疗儿童心理方面的疾病。

(3)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领域和项目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二)探索婴幼儿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