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二)

综合练习(二)

(总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填空题(共10 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__________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2.感觉是指人脑对作用在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___的反映。

3.可知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提出的。

4.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称为__________。

5.所谓的“情感共鸣”,心理学称为___________,它有助于幼儿形成亲社会行为。

6.幼儿虽能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__________。

7.儿童自己与自己交流用的,对自己的行为具有调节功能的语言称为__________。

8.个体对外部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是__________。

9.班杜拉认为,__________是一种更为普遍的、有效的学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学习形式。

10.苏联心理学家__________认为,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类是高级心理机能。

二、单项选择题(共18 题,每小题2 分,共36 分)

1.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

A.脑的成熟 B.遗传素质 C.实践活动 D.教育

2.“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 )。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3.“看到”“听到”“想到”“记忆”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4.天空中过往飞机的轰鸣声引起儿童不由自主的注意,这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配

5.看到一个物体,我们知道它是苹果,这属于( )。

A.感觉 B.知觉 C.思维 D.表征

6.向幼儿呈现圆形、正方形、条形、多边形四种形状的物体,幼儿偏好于注视( )。

A.圆形 B.正方形 C.条形 D.多边形

7.幼儿新入园时,会不愿意和母亲分开,一直哭,会推开老师,这是( )的情绪体验。

A.陌生人焦虑 B.学习焦虑 C.分离焦虑 D.怕生焦虑

8.高兴的时候,会手舞足蹈,这种情绪在身体动作和姿态上的表现称为( )。

A.面部表情 B.言语表情 C.情感掩蔽 D.体势表情

9.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识记 B.理解记忆 C.机械识记 D.逻辑记忆

10.我们在考试的时候,需要仔细去回忆学过的知识,主要用到( )。

A.复述策略 B.提取策略 C.特征定位策略 D.组织性策略

11.小朋友在听《白雪公主》的故事时,头脑中出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形象,这属于(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情境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12.依靠动作和感知来进行的思维是( )。

A.创造性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直觉行动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13.幼儿更容易掌握下列哪一种概念? ( )

A.数概念 B.空间概念 C.时间概念 D.实物概念

14.老农常说,燕子飞得低,预见天要下雨。 这属于( )。

A.思维的经验性 B.思维的固定性 C.思维的间接性 D.思维的概括性

15.幼儿可以把苹果、香蕉、梨、西瓜等称为“水果”,说明幼儿具有了( )。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随意思维

16.3 岁的小姑娘告诉大家自己是女孩,应该穿女孩的衣服,不愿意穿男孩的衣服。这是她的( )得到了正常的发展。

A.性别认同 B.性别稳定性 C.性别恒常性 D.性别角色

17.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急躁,防止缺乏耐心、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 C.会评价自我 D.掌握代词“我”

三、判断题(共20 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没有客观现实,人脑就不可能产生心理。( )

2.只要有大脑,就能产生心理。( )

3.幼儿年龄越小,注意稳定性越差。( )

4.情绪带有稳定性、深刻性,情感具有情境性、暂时性。( )

5.幼儿机械识记的效果比意义识记的效果好。( )

6.遗忘的进程总体上的特点是先慢后快。( )

7.年龄越小的幼儿想象力越丰富。( )

8.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

9.2~3 岁是儿童词汇量增加较快的时期。( )

10.“前语言时期”即婴儿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 )

11.中班幼儿的“告状”,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

12.儿童好动,一般来说就是患了多动症。( )

13.对晚开口说话的孩子要多给他施加压力,使他尽早说话。( )

14.能再认的一定能回忆,能回忆的不一定能再认。( )

15.弱刺激是不能引起无意注意的。( )

16.儿童处于自律道德阶段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

17.1~3 岁儿童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成人是没有直觉行动思维的。( )

18.行为抑制型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称为胆小的孩子。( )

19.4 岁以上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

20.“浪子回头金不换”说明气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变性。( )

四、名词解释(共3 题,每小题3 分,共9 分)注意 社会化 气质

五、简答题(共3 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1.幼儿通常有哪些记忆策略?

2.同伴关系有何作用?

3.幼儿气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题(共10 分)

媛媛今年3 岁,是个漂亮的小女孩。 可当妈妈教她4+3 =7 之后,问她3+4 等于多少,她说不知道。 妈妈摇摇头,觉得自己的女儿有些笨。 请你用幼儿心理学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判断,媛媛正处于哪一个阶段? (2 分)

(2)此阶段的幼儿最典型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3 分)

(3)针对此阶段幼儿,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