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九)
一、单项选择题
1.C 儿童从能够借助花片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到口语摆脱花片进行加减运算,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趋势。 该趋势表明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
2.D 幼儿的自我中心言语有两种形式: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 游戏言语的特点是比较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 问题言语的特点是比较简单、零碎,常常在遇到困难时出现,或表现困惑、怀疑、惊奇等。
3.A 由于“左右”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掌握的方位概念,幼儿期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因而应当做镜面示范。
4.C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品质。 “顾此失彼”是注意分配能力不够。
5.D 运动记忆是指识记内容为人的运动或动作的记忆,是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出现在出生后2周左右;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出现在6~12 个月。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6 个月左右有体现。 语词逻辑记忆是以语言材料作为内容的记忆,这种记忆是在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在1 岁左右,这种记忆开始发展。
6.C 看见云彩,就想象它像孩子在骑马,是一种无意想象。
7.B 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事物的客观逻辑进行判断,而是按照“游戏逻辑”或“生活逻辑”来进行。这种判断没有一般性原则,不符合客观规律,而是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出发,属于“前逻辑思维”。
8.C 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会开玩笑等是理智感的发展。
9.B 题干中幼儿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依存性评价,评价依赖于成人。
10.D 受欢迎的儿童正向提名较多,被拒斥的儿童负向提名较多,有争议的儿童正向提名和负向提名都较多,被忽视儿童正向提名和负向提名都较少。
二、简答题
1.幼儿口语培养应注意的问题其实就是要回答怎样培养幼儿口语能力。
答:幼儿口语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1)激发幼儿言语交往的需要。 幼儿本身言语交往的需要,对其言语发展非常重要。 为幼儿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包括亲子之间的言语交往、同伴之间的言语交往和师生之间的言语交往。
(2)讲究方法。 幼儿学习语言的两条途径:一是模仿,二是强化。 模仿有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两种,要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提供正确的榜样;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强化原则多用于指导幼儿学习说话、练习说话和纠正不良的说话习惯。
(3)鼓励言语创造性。 幼儿学习、使用语言中的创造性不可低估。 在言语活动中,把主动性和积极性、模仿和创造性相结合,根据幼儿自己的经验去创造。
(4)培养“前读写”兴趣。 幼儿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处于准备期。 在为读写做准备中,教师和家长以培养幼儿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读写要求不要过于严格,多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2.注意分散的原因是注意受外部因素影响,不能集中在当前任务的状态,应控制无关的外部因素对注意的影响,还应运用适当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保持注意的时间。
答:(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教师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教室布置整洁优美,教具应该密切配合教学内容,不必过于新奇。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应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
(3)注意教学的方法,控制教学的时间。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要控制好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4)妥善地安排教学环节,维护好课堂纪律。 教师既要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要妥善处理一些分散幼儿注意的偶发事件。
三、论述题
从材料中体现的幼儿思维的不可逆性分析幼儿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此阶段的教育活动应注意什么。
答:(1)中班幼儿园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中班幼儿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事物的形象作支柱。 比如,他知道3 个苹果加2 个苹果是5 个苹果,但还是不理解3 加2 等于几的抽象含义。 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还具有游戏性,中班幼儿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 怎么玩,有什么规则,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商量解决,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
(2)对教育的启示:教师应从中班活动目标出发,在活动中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和参与。 此外,教师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教学环境,设计各种游戏材料,为数学游戏化提供物质保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四、材料分析题
本题主要考查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情况。 分类是幼儿思维的基本过程,分类活动表现了幼儿的概括水平,需要从材料中提炼儿童分类所体现的发展特点,然后基于儿童的思维特点提出如何更好地实施教育。
答:(1)材料中幼儿的分类能力体现出以下特点:
①依据生活情境分类,即幼儿把日常生活情境中经常在一起的东西归为一类。 材料中幼儿将狗、人和鸟分为一类是因为它们常常在一起出现。
②依据感知特点进行分类,如根据颜色、形状、大小或其他特点分类。 材料中幼儿会将狗、人、鸟分成一类,是因为它们最突出的特点都是头、脚、身体。
③依据事物最简单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 材料中幼儿把狗、人、鸟分成一类是它们会长大、有生命,而船是没有生命的。
(2)幼儿分类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①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随时随地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幼儿学习垃圾分类,对可回收的塑料瓶、纸制品以及不可回收的果皮进行分类,同时也进行了环境教育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
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多提供可操作的玩具,让幼儿动手感知事物的属性、颜色、大小、形状及其他特点,潜移默化地渗透关于分类的相关经验,以间接指导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③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分类能力,通过游戏教幼儿分类,激发幼儿对分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