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动作的发展

第二节 婴幼儿动作的发展

知识要点

一、婴儿期动作发展的规律

(一)骨骼肌肉的发展顺序及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

(二)躯体和下肢动作的发展

1.手的协调动作的发展。

(1)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

(2)手指配合不当,拇指和其余四指方向一致,无论什么物体都是一把抓。

(3)手的动作不能同视线协调起来,看见眼前的物体,伸出手却抓不住。

2.眼手协调动作的特点。

(1)眼手协调,能按照视线去抓取物体。

(2)既能无意地摇动物体,又能做出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动作。

(3)动作虽有目标,但还伴随一些不相干的动作。

(4)不会用两手分别抓取物体。

3.手的动作逐渐灵活,成为认识活动的器官。

二、幼儿期动作的发展

(一)躯体动作的发展

(二)双手动作的发展

■【练习题】

★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1 岁半的儿童想给阿姨饼干时,会说“阿姨,吃”,并把饼干递过去。 这表明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

A.双词句 B.完整句 C.单词句 D.简单句

2.幼儿到了中班开始练习使用筷子,这体现了幼儿( )的发展。

A.粗大动作 B.精细动作

C.无意识动作 D.整体动作

3.新生儿哭闹时,全身舞动。 随着神经系统和肌肉的成熟以及婴儿自身的反复练习,动作不断分化,如控制头部、颈部。 这体现了动作发展中的什么规律? ( )

A.从无意识动作发展到有意识动作

B.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C.从中央部位动作到边缘部位动作

D.从大肌肉动作转到小肌肉精细化动作

4.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的发展规律来说,婴儿最早发展的动作是( )。

A.翻身 B.站立 C.抬头 D.爬行

5.从中央部位动作到边缘部位动作来说,婴儿最早发展的动作是( )。

A.躯干 B.手腕 C.指尖 D.腿部

6.儿童可以说出母语的全部发音是在( )。

A.2 岁 B.3 岁 C.4 岁 D.6~7 岁

7.婴儿最初手触碰到什么就会抓握什么,到6 个月左右主动抓握眼前的东西。 这体现了动作发展中的什么规律? ( )

A.从无意识动作发展到有意识动作

B.从中央部位动作到边缘部位动作

C.从上部动作发展到下部动作

D.从大肌肉动作转到小肌肉精细化动作

8.在新生儿刚生下来时接触婴儿嘴唇就引起( )动作。

A.吸吮 B.微笑 C.注意 D.交流

9.儿童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是在( )。

A.2 岁 B.3 岁 C.4 岁 D.6~7 岁

10.( )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基础。

A.言语 B.语言 C.计算 D.动作

11.婴儿语言发展规律逐步从“语言感受”阶段到“语言理解”,再到( )阶段。

A.语言表达 B.语言感知

C.语言模仿 D.自说自话

12.幼儿2 岁左右开始使用叙述、感叹、疑问等表达意思,能说出4 个词以上的句子。2 岁的幼儿处于哪个阶段? ( )

A.单词句阶段 B.双词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合句阶段

13.幼儿3 岁左右可以说2 个或3 个以上的简单句,此时的幼儿处于哪个阶段?( )

A.单词句阶段 B.双词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合句阶段

14.婴儿言语的发展主要是指婴儿对( )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发展。

A.母语 B.口语 C.英语 D.普通话

15.幼儿以“汪汪”代替“那儿有只狗狗”“我要去摸狗狗”,此阶段幼儿处于哪个阶段?( )

A.单词句阶段 B.双词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合句阶段

16.社会化言语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以下不属于的是( )。

A.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B.适应性告知

C.批评和嘲笑 D.问题与回答

17.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

A.2~3 岁 B.3~4 岁 C.4~5 岁 D.5~6 岁

18.幼儿语言发展中最早产生的句型是( )。

A.陈述句 B.疑问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

19.( )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A.幼儿前期 B.学龄期 C.幼儿期 D.儿童期

20.幼儿语言最初是( )的。

A.对话式 B.独白式 C.连贯式 D.创造性

21.婴儿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我们称为( )。

A.口语时期 B.过渡言语时期

C.前言语时期 D.自我中心言语时期

22.婴儿对语言的知觉起始于对( )的反应。

A.语音 B.积极词汇 C.言语 D.语法

23.到了( )岁,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逐渐向社会化语言过渡。

A.3~4 B.4~5 C.5~6 D.6~7

24.言语的基本构成单位是( )。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表达

25.幼儿掌握虚词不仅时间较晚,而且比例也很小,只占词汇总量的( )。

A.10%~20% B.15%~20% C.5%~10% D.10%~15%

二、填空题

1.婴儿最早出现的是眼的动作和嘴的动作,然后是手的动作、腿的动作,这是________的表现。

2.婴儿9 个月开始发出语音,3~4 岁是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________以上的幼儿一般能够掌握全部语音。

3.在句型发展中,儿童最初掌握的是________,在整个学前期,它是基本句型。

4.自我中心言语有三个范畴:重复、________和集体独白。

5.笼统地说,________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最初始的动作和基础性动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学会的。

6.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7.语言存在于________的活动中。

8.单词句阶段大概在________年龄段出现。

9.________是言语的基本构成单位。

10.大约到了六七岁,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逐渐向________语言过渡。

三、判断题

1.儿童动作的发展包括躯体和四肢的动作发展。( )

2.婴儿的动作发展从四肢到躯体规律发展。( )

3.婴儿本能的抓握,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接触到什么就抓什么。( )

4.言语是人类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流工具。( )

5.言语存在于语言的活动中。( )

6.外部言语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发出的声音,是自己默默无声地思考问题的言语活动。( )

7.语言和言语实际上是一回事。( )

8.儿童在语言发生的时间上没有明显的个别差异。( )

9.通常女孩的语言发展比男孩快。( )

10.一般来说,5 岁的儿童还不能独立连贯地复述一个故事。( )

四、名词解释

言语 口头言语 内部言语 消极词汇

五、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

2.简述学前儿童句型发展的趋势。

★熟能生巧

一、单项选择题

1.婴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第一步是( )。

A.吸吮 B.站立 C.抬头 D.啼哭

2.婴幼儿学习爬行的关键期是( )。

A.5~6 个月 B.6~7 个月 C.7~8 个月 D.9~10 个月

3.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4. 与成人相比,婴儿的语音敏感性( )。

A.弱 B.相同 C.无法比较 D.强

5.婴儿对语言的知觉始于对( )的反应。

A.出现嗓音 B.表情 C.视觉 D.语音

6.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 )。

A.自然现象 B.社会现象

C.言语过程 D.交流活动

7.言语和语言不同,言语是( )。

A.社会现象 B.自然现象 C.交流活动 D.民族语言

8. 影响儿童正确发音的重要因素是( )。

A.语言环境 B.遗传素质 C.语音模仿 D.语音强化

9.基础动作发展有其规律性,下列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能向后倒退着爬→能向前面爬→慢慢开始站立

B.开始真正跑→能有效地跑→能成熟地跑

C.能单脚跳→双脚跳离地面→能从矮处迈下

D.能单脚跳→能从矮处迈下→双脚跳离地面

10.2~3 岁幼儿掌握的词汇中,数量显著增加的是( )。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以上三者都是

11.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

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2.从言语功能上讲,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这是( )。

A.调节功能 B.游戏功能 C.交际功能 D.问题功能

13.儿童语音形成的现实条件是( )。

A.环境 B.遗传素质 C.语音模仿 D.语音强化

14.进入幼儿期,言语发展主要表现为( )的发展。

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口语

15.婴儿有意动作发生的标志是( )。

A.反射的建立 B.无条件反射的消退

C.手眼协调动作的出现 D.幼儿能够抬头

16.同样的动作,幼儿做得慢而且不够准确,付出的努力相对较大,成人则做得又快又好,这是( )的表现。

A.整体到分化的规律 B.从粗到细的规律

C.首尾规律 D.无有规律

17.学前儿童语言的准备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 )。

A.简单音节 B.模仿音节

C.连续音节 D.发展音节

18.幼儿词汇中各类词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

A.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B.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C.名词、动词、量词、形容词、数词

D.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量词

19.幼儿语法意识从( )开始明显出现。

A.2 岁 B.3 岁 C.4 岁 D.5 岁

二、多项选择题

1.婴儿发音的准备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发音阶段

C.模仿发音阶段 D.表演发音阶段

2.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中央部分动作发展到边缘部分动作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3.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

A.词汇数量逐渐增加 B.幼儿掌握最多的是副词

C.词类范围不断扩大 D.词汇的使用技巧越来越熟练

4.手的协调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

A.手的动作逐渐灵活,成为认识活动的器官

B.手眼协调

C.本能地抓握

D.连续发音

5.出声的自言自语,皮亚杰把它称为“自我中心言语”,此言语包括( )。

A.重复 B.独白 C.集体独白 D.讲述

6.幼儿前期言语的形成主要有( )。

A.单词句阶段 B.双词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合句阶段

7.幼儿期言语的发展表现在( )。

A.语音的发展 B.词汇的发展

C.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D.句子结构的发展

8.儿童逐渐出现了社会化言语,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哪几种? ( )

A.适应性告知 B.批评和嘲笑

C.命令、请求与威胁 D.问题与回答

9.幼儿词汇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 )

A.适应性告知 B.词类范围不断扩大

C.发展的主动性 D.对词义的理解逐渐加深

10.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有( )。

A.合适的表达方式 B.连贯的复述能力

C.行动的调节能力 D.语言发展中的个别差异

三、判断题

1.儿童语音发展中,元音和辅音出现的时间相同,但成熟的时间差别却很大。( )

2.从语音感受性来看,语音差别越大,婴儿越容易掌握,但从发出语音的顺序看,则近似的音较容易掌握。( )

3.真正发出语音是一种发音的有意性运动,是先天遗传得来的。( )

4.儿童最初的言语形式是独白式。( )

5.独白言语是在幼儿期产生的。( )

6.3~4 岁的儿童无论学习世界哪种民族的语言的发音,都容易学会。( )

7.语言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一种心理现象,而言语是一种社会现象。( )

8.理解语词在先,讲出语词在后。( )

9.言语表达形式从“非言语交际”到“口语交际”再到“书面语言”发展。( )

10.婴儿不宜过早学站立。( )

四、简答题

1.简要说明幼儿掌握语音的特点和难点。

2.言语在幼儿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五、论述题

如何在实践中提高学前儿童的言语能力?

六、材料分析题

邻居家的小女孩10 个月就能走了,可可快10 个月了,才刚刚学会爬行,于是可可妈妈天天提拉着可可练习向前迈步,阻止可可在地上爬行。

(1)你认为可可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你会给可可妈妈什么建议?

★能力提升

一、论述题

1.谈谈婴儿本能的抓握动作发展的主要特点。

2.谈谈你对“幼儿已有学习书面言语的可能性”的认识。

二、材料分析题

果果现在8 个月,果果妈妈一直以来很少跟果果进行口头言语的交流。 她说:“小孩子主要是吃、喝、拉、撒、睡,只要满足生理需求就行了,跟他说话,他也听不懂,还不如不说呢。”

(1)你赞同果果妈妈的观点吗?

(2)结合心理学知识说说应该怎么做?

■【检测题】

检测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可以仿用( )的形式引发幼儿积极锻炼的兴趣,增强运动的效果。

A.运动游戏 B.竞争 C.评比 D.示范

2.( )前以口语表达为主。

A.2 岁 B.3 岁 C.4 岁 D.5 岁

3.关于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

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

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4.下列不属于口头语言的是( )。

A.讲座 B.演讲 C.朗读 D.辩论

5.下列不属于书面语言的是( )。

A.默读 B.朗读 C.报告 D.打腹稿

6.( )是指一个人自己对自己发出的声音。

A.口头言语 B.书面言语 C.演讲 D.内部言语

7.下列不属于言语活动的表现形式分类的是( )。

A.口头言语 B.书面言语 C.游戏言语 D.内部言语

8. 幼儿先掌握( ),再掌握虚词。

A.形容词 B.名称 C.代词 D.实词

9.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 )。

A.消极词汇 B.积极词汇

 C.书面言语 D.口头言语

10.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是( )。

A.消极词汇 B.积极词汇 C.书面言语 D.口头言语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0 分)

语言 过渡言语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对语句意义理解在先,言语表达在后。( )

2.因为几个月的婴儿不会说话,所以我们对他可以“少言寡语”。( )

3.家长对孩子讲话应尽量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和语言规范化。( )

4.吃饭时妈妈念“吃豆豆长肉肉不吃豆豆精瘦瘦”,以儿歌的形式感受成人的语言有利于进行语音感知训练。( )

5.语音知觉发生发展在先,正确发出语音在后。( )

6.语言和言语没有区别。( )

7.语言存在于言语活动中。( )

8.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

9.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

10.离开了语言这种工具,人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意见。( )

11.3 岁以前的幼儿与成人的交际主要是对话形式。( )

12.书写的基本单位是“字”,由字组成词、句以及文章。( )

13.阅读和认字属于接受性的,写字和写作属于表达性的。( )

14.婴幼儿是先会写字,再会认字。( )

15.过渡言语,皮亚杰称之为“自我中心言语”。(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5 分)

1.婴儿发音的准备大致经历哪几个阶段?

2.儿童逐渐出现了社会化言语,其表现形式有哪几种?

3.简述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

4.简述言语与语言的关系。

5.简述幼儿手的协调动作的发展的具体表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试述言语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2.简要谈谈言语的表现形式。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0 分)

一个16 个月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时,着急地往大门的方向挣扎,嘴里叫“zhou、 zhou(音)”。 成人很快就懂得了宝宝的意思,打开门准备往外走(zou),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在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时的什么特点?

(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检测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婴儿对语音,尤其是对母亲的语音偏爱发生于( )时期。

A.胎儿中后期 B.新生儿期

C.婴儿期 D.幼儿期

2.儿童是在( )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法结构的。

A.听和说 B.听和模仿 D.想和说 C.听和想

3.语言不仅具有表达的功能,还具有( )的功能。

A.愉悦 B.意动 C.宣传 D.调节

4.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不仅有个别差异,还有( )差异。

A.地区 B.民族 C.经济 D.性别

5.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向幼儿提供的前识字经验的具体内容包括( )。

A.图书制作的经验 B.理解文字功能、作用的经验

C.知道书写汉字的工具 D.了解书写的初步规则

6.处于句法结构发展( )阶段的儿童常常用“球球”表示“这是一个球”“我要球球”等。

A.单词句 B.电报句 C.完整句 D.复合句

7.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儿童学习( )。

A.口头语言

B.书面语言

C.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D.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8.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 )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言语的内容,增强言语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A.社会经验 B.指导教育 C.兴趣 D.知识经验

9.言语能力是在( )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A.一日生活 B.交往 C.活动 D.运用

10.儿童最先学会的动作是( )。

A.头部动作 B.躯干动作 C.手臂动作 D.头、足动作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0 分)。

书面言语 集体独白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教师不要让幼儿过早或长时间进行小肌肉动作,但是要有计划地采取措施促进双手动作的发展。( )

2.出声的自言自语,皮亚杰把它称为“自我中心言语”。( )

3.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的发展规律来说,婴儿最早发展的动作是站立。( )

4.在新生儿刚生下来时接触婴儿嘴唇就引起交流动作。( )

5.言语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基础。( )

6.婴儿言语的发展主要是指婴儿对母语的理解表达能力的发展。( )

7.0~3 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 )

8.幼儿语言最初是对话式的。( )

9.在句型发展中,儿童最初掌握的是简单句。( )

10.语音是言语的基本构成单位。( )

11.婴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的第一步是抬头。( )

12.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

13.进入幼儿期,言语发展主要表现为口语的发展。( )

14.语词理解在后,讲出语词在先。( )

15.婴幼儿爬行有利于身心健康。( )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题2 分,共10 分)

1.幼儿控制大肌肉的能力不断改善,躯体动作有明显发展主要表现在( )。

A.走 B.跑 C.跳 D.串珠

2.属于书面言语的有( )。

A.朗读 B.默读 C.写作 D.辩论

3.属于口头言语的有( )。

A.演讲 B.谈话 C.看图写话 D.辩论

4.在幼儿园里,幼儿老师可以组织哪些活动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 ( )

A.儿歌 B.谈话 C.讲故事 D.讨论

5.幼儿可以通过( )锻炼其小肌肉的发展。

A.使用筷子 B.剥瓜子 C.串珠 D.跑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1.结合幼儿的言语发展特点说说怎样鼓励幼儿的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

2.什么是儿童语言合适的表达方式?

3.婴儿对语言的知觉有什么意义?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如何帮助幼儿养成文明的语言习惯?

2.结合幼儿园实际,如果你是一名幼儿教师,你将如何发展和培养幼儿的“倾听与表达”能力?

七、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0 分)

小宝4 岁多了,他特别喜欢奥特曼。 有一天爸爸给小宝买了一个变形奥特曼玩具,他开心地拿到一旁认真研究起来。 他边玩边跟自己说个不停:“这手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哦,我知道了……这奥特曼的头怎么变出来了……不对,应该是这样的……”过了一会儿,奥特曼终于变好了,小宝举起奥特曼又说道:“合体、出击……”

(1)此案例体现了幼儿什么样的言语表达形式?

(2)请你结合相关知识,对此案例加以分析。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1.1 岁半的儿童想给妈妈饼干时,会说“妈妈”“饼”“吃”,并把饼干递过去,这表明该阶段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 )。 (2016 年)

A.电报句 B.完整句 C.单词句 D.简单句

2.1.5~2 岁的儿童使用的句子主要是( )。 (2014 年)

A.单词句 B.电报句 C.完整句 D.复合句

3.婴儿手眼协调动作发生的时间是( )。 (2014 年)

A.2~3 个月 B.4~5 个月 C.7~8 个月 D.9~10 个月

4.由于幼儿的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及糖原少,不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是( )。(2013 年)

A.拍球 B.投掷 C.长跑 D.跳绳

5.冬冬边玩魔方边自己小声嘀咕:“转一下这面试试,再转这面呢?”这种语言被称为( )。 (2013 年)

A.角色语言 B.自我中心语言 C.对话语言 D.内部语言

6.婴儿喜欢将东西扔在地上,成人拾起来给他后,他又扔在地上,如此重复,乐此不疲,这一现象说明婴儿喜欢( )。 (2013 年)

A.手的动作 B.重复连锁动作 C.抓握动作 D.玩东西

7.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 )。 (2012 年)

A.0~1 岁 B.1~3 岁 C.3~6 岁 D.5~6 岁

8.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 )。 (2011 年)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动作发展到中央部分动作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9.一名4 岁幼儿听到教师说“一滴水,不起眼”,结果他理解成了“一滴水,肚脐眼”。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幼儿( )。 (2016 年)

A.听觉辨别力较弱

B.想象力非常丰富

C.语言理解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

D.理解语言具有随意性

10.一名从未见过飞机的幼儿,看到蓝天上飞过的一架飞机说:“看,一只很大的鸟!”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反映的特点是( )。 (2015 年)

A.过度规范化 B.扩展不足 C.过度泛化 D.电报句式

11.幼儿难以理解反话的含义,是因为幼儿理解事物具有( )。 (2014 年)

A.双关性 B.表面性 C.形象性 D.绝对性

12.婴幼儿手眼协调的标志性动作是( )。 (2016 年)

A.无意触摸到东西 B.握住手里的东西

C.伸手拿看见的东西 D.玩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