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自我意识

第五节 自我意识

基本概念

1.自我意识: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我认识: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和活动状态的认知和评价。

3.自我体验: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是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态度。

4.自我调控: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是个体对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5.自我调节: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 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活动和态度的调控。

6.自我检查:主体在头脑中将自己的活动结果与活动目的加以比较、对照的过程。

7.自我监督:一个人以其良心或内在的行为准则对自己的言行实行监督的过程。

8.自我控制:主体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控。

9.物质自我:自己的身体外貌、衣着装束、言行举止以及所有物的认识与评价,也包括自己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等。

10.心理自我:自己的智力、情感与人格特征以及所持有的价值取向和宗教信仰等。

11.社会自我: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和权利、义务、责任等,以及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声望与价值的认识和评价。

知识要点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萌生

二、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幼儿自我认识的发展

1.对身体的认识。

2.对行动的认识。

3.对心理活动的意识。

(二)自我评价的发展

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和多方面进行评价。

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三)自我体验的发展

1.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由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

3.自我体验发展水平不断深化。

4.幼儿自我体验的产生中,成人暗示起着重要作用,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四)自我调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