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培养
基本概念
1.转移法:教师可通过柔和的语言,用新颖有趣的玩具或者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渐渐平静下来,将注意力转移到能使其产生愉快情绪的事情上来。
2.冷却法:教师可在幼儿情绪激动时,给予适当劝解,或暂时不予理睬,待幼儿冷静下来后再给他讲道理。
3.消退法:教师或成人对幼儿的消极情绪不予关注,不予强化,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发生的频率甚至消失的矫正方法。
知识要点
一、学前儿童积极情绪与情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二)成人的情绪自控
(三)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四)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五)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二、学前儿童消极情绪的防止途径和方法
(一)正确对待孩子的情绪行为,帮助孩子及时疏通和转移不良情绪
(二)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三)帮助幼儿消除情绪障碍,减轻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
(四)帮助孩子控制不良情绪并教会孩子自我调节的有效方法
■【练习题】
★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
A.表情 B.移情 C.掩蔽 D.幽默感
2.从发生的过程来看,( )发生较早。
A.情绪 B.情感 C.啼哭 D.焦虑
3.情绪在身体动作和姿态上的表现称为( )。
A.面部表情 B.言语表情 C.情绪掩蔽 D.体势表情
4.( )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幽默感
5.( )是孩子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A.陌生人焦虑 B.学习焦虑 C.安全焦虑 D.分离焦虑
6.情绪与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 )间关系的体验。
A.认识 B.现实 C.个人 D.动机
7.( )是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具有重要的生理价值。
A.焦虑 B.啼哭 C.微笑 D.愤怒
8.幼儿喜欢提问题并由于提问和得到满意回答而感到愉快,这是( )的发展表现。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自信感
9.婴儿在出生后的( )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A.两三个月 B.三四个月 C.一两个月 D.五六个月
10.( )是以社会能够容忍或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或延缓表达某种情绪的调控方式。
A.功能性调控 B.特征性调控 C.适应性调控 D.建构性策略
11.幼儿获得情绪掩蔽能力的第一渠道是( )。
A.社区 B.幼儿园 C.家庭 D.网吧
12.幼儿看到故事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体现了幼儿情绪的( )特点。
A.稳定性 B.外显性 C.内隐性 D.冲动性
13.孩子刚入幼儿园与家长分开出现又哭又闹、大喊大叫的依恋行为,说明幼儿表现出了( )。
A.分离焦虑 B.情绪冲动性 C.陌生人焦虑 D.情绪外露性
14.让幼儿园的孩子学会早上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园时说“再见”。 结果许多孩子先学会说“再见”,而“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和父母分离。 这是( )。
A.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B.情绪的动机作用
C.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D.情绪对儿童性格形成的作用
15.儿童最初的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随年龄增长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是儿童情绪与情感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
A.丰富化 B.社会化 C.深刻化 D.自我调节化
16.改变认知和合理认知,是( )的重要方法。
A.情绪调控 B.情绪反应 C.情绪掩蔽 D.情绪发展
17.( )是婴儿情绪愉快的表现,是婴儿与成人交往的基本手段。
A.哭 B.怒 C.笑 D.怕
18.( )的发展是幼儿情绪发展的核心,也是个体情绪发展的高级阶段。
A.认知调控 B.道德调控 C.行为调控 D.情绪调控
19.( )是儿童分离焦虑的第一阶段。
A.失望阶段 B.反抗阶段 C.出走阶段 D.超脱阶段
20.两岁左右的幼儿开始出现与( )相联系的恐惧情绪。
A.思维 B.记忆 C.知觉 D.想象
21.幼儿园阶段,幼儿控制自己情绪,( )的采用最为常见。
A.建构性策略 B.回避策略 C.破坏策略 D.掩蔽策略
22.一般而言,幼儿理解表情的能力( )运用表情的能力。
A.大于 B.高于 C.低于 D.小于
23.刚入园的幼儿哭着找妈妈,会引起其他孩子也跟着哭。 这是幼儿情绪易受外部因素的( )。
A.感染 B.打扰 C.控制 D.诱发
24.中班的可可最喜欢告状是由( )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A.正义感 B.理智感 C.道德感 D.内疚感
25.幼儿对于喜欢的游戏就跟着老师认真做,对于不喜欢的游戏就不予理睬,说明( )。
A.情绪的动机作用 B.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C.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D.情绪对儿童性格形成的作用
26.童童看见小青违反规则很不满,看见小敏遵守规则很赞同,体现了童童的( )。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同情感
27.人高兴时“眉开眼笑”属于( )表情。
A.肌肉 B.言语 C.面部 D.体势
28.杜甫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描写了当时诗人悲伤的(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眼泪
29.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友谊感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激情
30.( )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
A.自我欣赏 B.道德感 C.美感 D.理智感
二、填空题
1.________是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
2.情绪是情感的外部________,情感是情绪的本质________。
3.情绪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而情感则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是人对事物稳定态度的反映。
4.人类的表情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理解_________的能力;二是________的能力。
6.儿童情绪与情感的深刻化,集中体现在幼儿高级情感的发生发展,如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生。
7.焦虑与恐惧________。 儿童焦虑经历________阶段、________阶段、________阶段。
8.移情有助于儿童形成________,是婴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也是________活动产生发展的基础。
9.儿童的焦虑集中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10.情绪调控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__和改变。 其方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幼儿情绪掩蔽受规则驱动和________两种因素的影响。
12.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积极的________,同时还要帮助幼儿学会认识和________自己的情绪。
13.在幼儿园环境中,教师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帮助幼儿提高情感能力。
14.引起儿童情绪反应的原因,称为________。
15.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紧张度,将情绪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将情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是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幼儿以破坏玩具或活动现场,甚至伤害他人的方式回应情绪问题。
18.幼儿控制自己情绪的策略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判断题
1.婴儿从小喜欢鲜艳的色彩以及整洁的环境。( )
2.人的情绪多样,其中笑是最基本的积极情绪,哭是最基本的消极情绪。( )
3.让儿童适应适度的分离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
4.幽默感是一种与思维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
5.情绪的外部表现叫移情。( )
6.乐乐不愿一个人待在黑暗房间,是一种与思维联系的恐惧情绪。( )
7.对于幼儿来说,被同伴拒绝是一个重大的社会刺激,会造成更大的情绪不安。( )
8.幼儿情绪与情感的丰富化首先与认知发展水平有关。( )
9.儿童的哭与笑是同时发生的,都是出生时的情绪表现。( )
10.新生儿的怕是由于离开了妈妈的怀抱。( )
11.在个体身上,很难区分情绪与情感。( )
12.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
13.陌生人焦虑容易导致儿童抵抗力下降。( )
14.幼儿幽默感的萌芽表现为幼儿会开玩笑。( )
15.情绪受到情感的制约和调节,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 )
16.适宜的情绪掩蔽能力对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
17.幼儿的表情有助于形成亲社会行为。( )
18.在幼儿与人的交往活动中,表情占有特殊的重要的地位。( )
19.恐惧属于消极情感,它只会给幼儿带来消极作用。( )
20.情绪特征是性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
21.幼儿对于消极表情的识别能力要高于对积极表情的识别。( )
22.儿童早期的情感发展对个性的最终形成有重大影响。( )
23.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不利于身体健康。( )
四、名词解释
情绪与情感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表情 恐惧 焦虑 陌生人焦虑 分离焦虑
情绪动因 移情 情感共鸣 情绪调控 情绪掩蔽 转移法 冷却法
五、简答题
1.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简述幼儿情绪的主要特点。
3.简述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4.简述学前儿童积极情绪的引导与培养。
★熟能生巧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需要玩具而得不到,就会大哭大闹,短时间内不能平静下来,成人要求“不要哭”也无济于事,甚至一句话也听不进去。 这是幼儿情绪的( )。
A.外露性 B.不稳定性 C.易冲动性 D.暂时性2∗.红红与母亲分开时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表明红红已获得( )。
A.反射观念 B.母亲观念 C.情绪观念 D.老师观念
3.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成就感
4∗.希希和飞飞荡秋千,飞飞无意间用力过猛,秋千荡得很高,希希吓得大哭。 老师采用( )的处理方式最合理。
A.命令希希停止哭叫 B.大声斥责飞飞的过错
C.让希希宣泄恐惧情绪并进行安抚 D.通知飞飞家长来园
5.小雨和小路为抢画笔互不相让,并打了起来,体现了他们情绪的( )。
A.易冲动性 B.不稳定性 C.外露性 D.易受感染性
6∗.6 岁的欢欢在饰品店看到自己喜爱的洋娃娃,已不像2 岁那样吵着要买,她能听从奶奶的要求“你有洋娃娃,不买了”。 这一现象说明( )。
A.欢欢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欢欢的情绪稳定性有所增强
C.欢欢的情绪比较内隐 D.欢欢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7∗.关于儿童情绪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新生儿听见小孩哭也跟着哭泣是移情 B.婴幼儿期情绪不能自制
C.婴儿期情绪表露于外 D.婴幼儿期情绪不稳定
8.功能性调控是为了服从( )以利于自身发展的情绪调控方式。
A.社会需要 B.个人目的 C.老师要求 D.同伴交往
9∗.儿童道德感已有一定稳定性是在( )。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10∗.宝宝看见哥哥手里的气球非常开心,但气球飞走了,宝宝一下就不高兴了。 这是由( )引起的。
A.情绪的内隐性 B.情绪的情境性 C.情绪的依赖性 D.情绪的控制性
11.强强和小朋友一起愉快地拍手,但忽然看见爷爷望着他,又难过起来。 这属于分离焦虑的( )。
A.反抗阶段 B.排斥阶段 C.失望阶段 D.超脱阶段
12∗.灵灵摔跤出血了哇哇大哭,勇勇赶紧用面巾纸不断地擦不断地吹。 这种行为是( )。
A.勇敢表现 B.自信表现 C.移情表现 D.内疚表现
13.“知之深,爱之切”说明( )是情感的基础。
A.感知 B.认识 C.意志 D.记忆
14.幼小的儿童无论在家还是在园想哭便哭,想笑便笑,这是因为他们( )。
A.情绪易冲动 B.情绪不稳定 C.情绪内隐 D.情绪外显
15.中、大班幼儿( )是否满足是情绪与情感产生的主要动因。
A.安全需要 B.生理需要 C.社会性需要 D.尊重需要
16.幼儿学会运用表情的主要途径是( )。
A.角色游戏 B.同伴沟通 C.观察学习 D.自学绘本
17.五六岁幼儿理解到病菌能使人生病,从而害怕病菌,反映的是与( )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A.思维 B.想象 C.记忆 D.感觉
18.喜欢小猫的孩子经常接近小猫,了解猫的性情和习惯。 这说明( )。
A.情绪对儿童性格形成的作用 B.情绪的动机作用
C.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D.情绪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19.新入园的孩子由于不愿去幼儿园,一边抽泣一边说“我不哭了”。 这说明幼儿情绪与情感( )。
A.冲动性减少 B.从外显到内隐
C.稳定性提高 D.丰富深刻化
20.在年龄稍大的幼儿中,( )的出现标志着幼儿社会化的进步。
A.建构性策略 B.回避策略 C.破坏策略 D.适应性策略
21.含含要吃烤肠,奶奶觉得是垃圾食品没买,她伤心地哭了,后来路过商场时奶奶买了酸奶,她立马又笑了。 这说明了幼儿的情绪具有( )。
A.内隐性 B.冲动性 C.不稳定性 D.外显性
22.幼儿受到别人的嘲笑时感到不愉快,这是属于与( )相联系的情绪情感。
A.感知觉 B.记忆 C.思维 D.自我意识
23.凡凡口渴想喝水,不断用自己的小手指着水杯,这属于( )。
A.言语表情 B.面部表情 C.体势表情 D.音调表情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缓解幼儿激动的情绪? ( )
A.转移法 B.冷却法 C.斥责 D.耐心安抚
2.教师可以用( )来帮助幼儿提高情感能力。
A.认知策略 B.情感策略 C.行为策略 D.回避策略
3.有关情绪的动机作用,正确的描述是( )。
A.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B.指导调控儿童的行为
C.驱动促使儿童的行为 D.认知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
4.属于社会性情感表现的是( )。
A.儿童对家长的微笑 B.儿童对教师的微笑
C.儿童对朋友的笑 D.自己玩得高兴时的笑
5.个体情绪调控方式分为( )。
A.适应性调控 B.社会性调控 C.功能性调控 D.特征性调控
6.( )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A.心潮澎湃 B.趾高气扬 C.咬牙切齿 D.手足无措
7.( )是影响幼儿情绪调控的因素。
A.父母 B.教师 C.同伴 D.社区
8.幼儿控制自己情绪的策略有( )。
A.破坏策略 B.回避策略 C.行为策略 D.建构性策略
9.( )是婴儿的基本情绪表现。
A.哭 B.笑 C.恐惧 D.焦虑
10.幼儿情绪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
A.情绪的易冲动性 B.情绪的不稳定性
C.情绪的外露性 D.情绪的内隐性
11.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毕发现,儿童分离焦虑经历( )三个阶段。
A.依恋阶段 B.反抗阶段 C.失望阶段 D.超脱阶段
12.人的情绪表达方式主要有( )。
A.体势表情 B.想象活动 C.面部表情 D.言语表情
13.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趋势表现为情绪与情感的( )。
A.复杂化 B.社会化 C.丰富和深刻化 D.自我调节化
三、判断题
1.长时间的分离焦虑能锻炼婴儿的独立能力。( )
2.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感越强烈,怯生情绪就越不突出。( )
3.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会将自己的情绪首先告诉同伴。( )
4∗.幼儿喜欢把积木拼了又拆,拆了又拼,这种行为有助于理智感的发展。( )
5∗.幼儿智力操作的最佳情绪背景是适中的愉快情绪状态。( )
6∗.情绪是消极性体验,情感是积极性体验。( )
7.儿童生来是无忧无虑没有情绪的。( )
8.幼儿常常掩饰自己的情绪。( )
9∗.情绪与情感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10∗.幼儿园开学第一周,小班活动室幼儿哭声此起彼伏,这体现了幼儿分离焦虑的现象。( )
11.从个体发生的过程来看,先有情感,后有情绪。( )
12.幼儿看见动画片中的“坏人”就讨厌,看见“好人”就喜欢,表明幼儿的美感开始发展。( )
13∗.陈鹤琴认为,所有情绪都是在乳儿期奠定的。( )
14∗.姗姗悄悄玩书包里的电子狗,结果被小伙伴发现后抢来抢去弄坏了,姗姗非常难过。 但她又想,他们抢着玩说明大家都喜欢,于是她不再难过。 姗姗主要使用了行为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
15.儿童产生快乐、难受、恐惧等情绪是以需要为基础的。( )
16.分离焦虑对儿童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是儿童寻求安全的有效方法。( )
17.情感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绪比较内隐。( )
18.情感策略是指为儿童营造安全、宽容、接纳、温馨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 )
19.儿童厌恶同伴随地吐痰的行为体现了理智感的发展。( )
20.幼儿老师的任务是压抑隐藏幼儿的消极情绪。( )
21.为幼儿提供正面榜样对幼儿良好情绪与情感的培养非常重要。( )
22.最能真实反映个体内心情感的表情是言语表情。( )
四、简答题
1.结合实际谈谈幼儿情绪调控的发展趋势。
2.学前儿童消极情绪的防止途径和方法。
3.家长和教师如何为幼儿创设有利的情绪环境?
五、论述题
1.试述情绪与情感的作用。
2.阐述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趋势。
六、材料分析题
1.李老师是中班配班老师,最近有种现象让她很担忧,她发现班里孩子特别爱告状,
一点小事就跑来告诉老师,“老师,他推我”“老师,他乱丢垃圾”等,李老师很担心如果一直这样,孩子们会喜欢找别人麻烦而不会自己解决问题。
(1)孩子们的行为体现了什么情感?
(2)这种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3)孩子们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2.萱萱把阿姨买给她的电子琴玩具带去幼儿园炫耀,小伙伴看见了,迫不及待地摸的摸、弹的弹,突然电子琴掉地上不响了,萱萱大声地哭起来。 老师看见后递给她一盒橡皮泥,她立刻又笑起来。
(1)萱萱的行为体现了幼儿的什么情绪特点?
(2)老师应该怎么做?
★能力提升
一、论述题
1.如何理解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对人的个性的最终形成具有重大作用?
2.为什么老师要客观认识幼儿控制情绪与情感的实际水平,不能脱离实际?
3.家长和老师如何帮助刚入园幼儿减轻分离焦虑?
二、材料分析题
1.小班毛毛刚刚上幼儿园,每次与婆婆分开总会伤心地哭,但只要老师牵牵手拍拍肩,毛毛很快就能跟着老师唱歌做游戏。
(1)这种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哪些特点?
(2)老师该如何引导?
2.黄睿是一个6 岁的男孩,他妈妈是位教研员,她把黄睿近一年的提问做了详细的记录,共计4000 多个问题,而且涉及面非常广泛。 他妈妈也是个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对孩子的提问总是认真对待、耐心回答,并且鼓励孩子提问。 老师评价,黄睿知识面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
黄睿的心理发展具有哪些突出特点? 老师在教学教育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3.小班幼儿佩佩的妈妈是个善于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母亲。 一天,佩佩跟着妈妈逛公园看到小朋友坐“青蛙跳”,她也要坐,妈妈看见没防护设施不安全就不想让她坐,可佩佩又哭又闹一定要坐。 这时妈妈略一沉思,便对佩佩说:“佩佩,走,咱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看看有没有比这更好玩的东西。”说完便领着孩子迅速离开了原地,接着就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一起唱歌……佩佩很快就沉浸在妈妈所引发的欢乐的情绪中。 请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1)佩佩妈妈所采用的是哪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方法?
(2)请说出成人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其他方法。
■【检测题】
检测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 )是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
A.感知 B.情绪 C.记忆 D.思维
2.在野外看见蛇就害怕,而看见动物园笼子里的蛇就不怕,说明( )。
A.身体决定情绪 B.认知决定情绪
C.刺激决定情绪 D.动机决定情绪
3.幼儿终于投进篮球产生的喜悦和满足感是( )。
A.自豪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4.婴儿的基本情绪表现不包括( )。
A.恐惧 B.笑 C.哭 D.爱
5.幼儿喜欢成人接触、抚爱,这种情绪反应的动因是为满足自己的( )。
A.生理需要 B.社会性需要
C.精神需要 D.表达需要
6.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和形成主要依靠( )。
A.情绪动机的驱动 B.情绪内容的设计
C.情绪气氛的熏陶 D.情绪手段的多样
7.婴儿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是( )。
A.出现诱发性微笑 B.出现不出声的笑
C.出现反射的笑 D.出现有分辨的微笑
8.“绿水青山带笑颜”表述的情绪状态是( )。
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惆怅
9.( )是情绪而不是情感表现。
A.高考被录取的兴奋 B.对艺术活动欣赏
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 D.对家乡的热爱
10.情绪与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 )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A.兴趣 B.需要 C.性格 D.意识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0 分)
言语表情 回避策略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恐惧是婴儿出生就有的情绪反应,是本能的反应。( )
2.人和动物都具有情感。( )
3.六七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认生”现象。( )
4.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是基本情绪反应。( )
5.司马光砸缸是处于应激状态的情绪表现。( )
6.儿童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际工具。( )
7.情感直接驱动、促使儿童做出某种行为或抑制某种行为。( )
8.消退法是教师或成人对幼儿的消极情绪不予关注,不予强化,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发生的频率,甚至消失的矫正方法。( )
9.幼儿的分离焦虑与依恋没关系。( )
10.情绪调控的发展,是幼儿情感发展的核心。( )
11.愉快、欣喜属于积极情绪与情感体验,恐惧、悲伤属于消极情绪与情感体验。( )
12.看不到母亲新生儿就会发怒。( )
13.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指向个别行为,是由成人评价引起的。( )
14.陌生人焦虑会限制婴幼儿的活动和交往,只有消极作用。( )
15.教师和家长对儿童情绪的积极肯定和鼓励,会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5 分)
1.成人从哪些方面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
2.列举教师缓解幼儿情绪的常用方法。
3.简述情绪与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4.幼儿高级情感如何发生发展?
5.说说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谈谈表情在婴幼儿交往中的特殊作用。
2.试述心境、激情和应激情绪产生后的不同行为表现。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 分)
3 岁的旺旺与妈妈逛街,看见臭豆腐就要买。 妈妈觉得不卫生就不买,可旺旺哇的一下就哭了起来,爸爸喊他吹泡泡,旺旺又咧开嘴笑起来。 吹着吹着,看见有个小朋友在哭,他也跟着哭了起来。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趋势分析如何培养幼儿良好情绪。
检测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婴儿原始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是( )。
A.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B.物质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C.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D.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2.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环境的影响和培养 B.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C.社会化程度的高低 D.认知水平的高低
3.婴儿与知觉相联系的恐惧出现在( )。
A.3 个月左右 B.4 个月左右
C.5 个月左右 D.6 个月左右
4.( )是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
A.意志 B.心理 C.认知 D.个性
5.儿童情绪内隐性出现在( )。
A.幼儿初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前期 D.幼儿晚期
6.不属于幼儿高级情感的是( )。
A.道德感 B.自我欣赏 C.理智感 D.美感
7.人在激情状态下往往会出现( )。
A.头脑风暴 B.意识狭窄 C.视力模糊 D.思维混乱
8.看见周围成人聊天时笑了,幼儿有时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笑,反映了幼儿情绪的( )。
A.受传递性 B.受模仿性 C.受感染性 D.受他律性
9.不属于幼儿情绪特点的是( )。
A.易冲动性 B.不稳定性 C.外露性 D.具体性
10.“沉着应考、反应敏捷”描述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淡定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0 分)
面部表情 建构性策略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反映个体对情绪的调控手段,是为了调控一种情绪,需要激发和调动另一个活动的调控方式叫特征性调控。( )
2.家庭成员的关系对孩子情绪与情感没有影响。( )
3.恐惧使人退缩,愤怒使人攻击,厌恶使人躲避,反映的是情绪的动机作用。 ( )
4.俗话说“儿不嫌母丑”,反映的是一种情感。( )
5.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这是理智感的体现。( )
6.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
7.“动之以情”体现了情绪与情感的调节作用。( )
8.婴幼儿情绪外露的特点有利于成人及时了解孩子情绪,予以引导帮助。( )
9.“山笑水笑人欢笑”体现的情绪状态是心境。( )
10.幼儿不存在情绪健康问题。( )
11.汽车在高速路上遇到故障,司机紧急刹车所产生的紧张情绪体验叫作心境。( )
12.刚会走路的孩子总想挣脱妈妈的手,自己歪歪斜斜地走,这种探索行为表明孩子出现了理智感。( )
13.教师通过柔和的语言,将注意力转移到能使幼儿产生愉快情绪的事情上的方法称作转移法。( )
14.“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这是受一个人的激情影响。( )
15.新生儿的哭主要是社会性的,幼儿的哭主要是生理性的。( )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题2 分,共10 分)
1.理智感的突出表现有( )。
A.喜欢提问题 B.喜欢智力游戏
C.喜欢猜谜语 D.喜欢鲜艳色彩
2.老师宣布假期心理学零作业时,全体学生欣喜若狂,不属于( )情绪状态。
A.热情 B.心境 C.应激 D.激情
3.情感的学习主要包括( )。
A.心境、激情及应激调节 B.道德感的形成
C.美感的形成 D.理智感的形成
4.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任务是( )。
A.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 B.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
C.帮助幼儿认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D.压抑隐藏幼儿的消极情绪
5.( )属于幼儿的高级情感。
A.道德感 B.满足感 C.美感 D.理智感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1.简述促进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的策略。
2.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与情感?
3.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学前儿童情绪时应采取怎样的教育态度?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积极的情绪与情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意义?
2.幼儿情绪与情感社会化趋势的主要体现是什么?
七、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 分)
小班幼儿淘淘刚入幼儿园,老师就发现他特别好动,老是在活动室撞来撞去,攻击行为明显,一会儿把小伙伴撞倒,一会儿抢小伙伴玩具,一会儿破坏活动场所……老师要求他给小伙伴道歉,他不予理睬,对老师的制止毫无反应。 你认为老师应该如何改进方法帮助淘淘?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1.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 )。(2011 年)
A.依恋 B.合作 C.移情 D.社会化
2.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控幼儿激动的情绪? ( )(2013 年)
A.安抚 B.转移注意 C.冷处理 D.斥责
3.中班幼儿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幼儿( )。 (2013 年)
A.道德感的发展 B.羞愧感的发展
C.美感的发展 D.理智感的发展
4.在婴儿表现出明显分离焦虑对象时,表明婴儿已获得( )。 (2014 年)
A.反射观念 B.母亲观念 C.情绪观念 D.老师观念
5.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 )。(2015 年)
A.理智感 B.道德感 C.美感 D.自主感
6.在商场,4~5 岁的幼儿看到自己喜爱的玩具时,已不像2 ~3 岁时那样吵着要买,他能听从成人的要求并用语言安慰自己:“家里有许多玩具了,我不买了。”对以上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2016 年)
A.4~5 岁幼儿形成了节约的概念
B.4~5 岁幼儿的情绪控制能力进一步发展
C.4~5 岁幼儿能理解玩其他玩具同样快乐
D.4~5 岁幼儿自我安慰手段发展
7.婴幼儿的“认生”现象通常出现在( )。 (2016 年)
A.3~6 个月 B.6~12 个月 C.1~2 岁 D.2~3 岁
8.初入幼儿园的幼儿常常有哭闹、不安等不愉快的情绪,说明这些幼儿表现出( )。(2017 年)
A.回避型状态 B.抗拒性格
C.分离焦虑 D.黏液质特征
9.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行为的实验是( )。 (2017 年)
A.陌生情境实验 B.点红实验
C.延迟实验 D.三山实验
10.老师在给幼儿讲故事时,贝贝听着突然笑出声来,旁边的几个小朋友看了看贝贝,也跟着笑了起来,这一现象反映出幼儿的情绪具有( )。 (2017 年)
A.社会性 B.冲动性 C.传染性 D.深刻性
11.作为幼儿教师如何在保教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2017 年)
12.简述移情对儿童亲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影响。 (2017 年)
13.4 岁的成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成成就是不听,还扯着嗓子哭。 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成成不但没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 请运用有关幼儿情绪的理论,谈谈成成为什么会这样,成人应如何引导与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2011 年)
14.星期一,已经上小班的松松在午睡时一直哭泣,嘴里还一直唠叨说:“我要打电话给爸爸来接我,我要回家。”老师多次安慰他还一直在哭。 老师生气地说:“你再哭,爸爸就不来接你了。”松松听后情绪更加激动,哭得更加厉害。 请简述上述老师的行为,并提出三种帮助幼儿控制情绪的有效方法。 (2014 年)
15.3 岁的阳阳,从小跟奶奶生活在一起。 刚上幼儿园时,奶奶每次送他到幼儿园准备离开时,阳阳总是又哭又闹。 当奶奶的身影消失后,阳阳很快就平静下来,并能与小朋友们高兴地玩。 奶奶每次走后折返,阳阳立刻抓住奶奶的手又哭泣起来……问题:针对上述现象,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1)阳阳的行为反映了幼儿情绪的哪些特点? (2)阳阳奶奶的担心是否有必要? 教师该如何引导? (2016 年)
16.3 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
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 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 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问题:(1)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是什么? (2)成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201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