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十)

综合练习(十)

一、单项选择题

1.D 5~6 岁的幼儿即幼儿晚期个性初具雏形。

2.C 顾此失彼,表明幼儿不能同时将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上。

3.B 冲动型的认知风格的人就是认识问题速度快,但易出错。

4.C 幼儿期词汇量增加最快。

5.C 攻击性行为属于幼儿的品行障碍。

6.B 幼儿的心理不同于小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7.A 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论,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8.A 生物因素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与基础,为婴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9.B 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当面交谈来获取信息的方法叫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测量法。

10.A 感知觉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心理活动过程,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

二、简答题

1.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的特点有:

(1)幼儿情绪与情感逐渐社会化。 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化动因不断增加;表情逐渐社会化。

(2)幼儿情绪与情感丰富化、深刻化。 情绪与情感指向的事物越来越多,与各种心理过程都发生紧密联系。

(3)幼儿情绪与情感自我调节化。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增强;冲动性逐渐减少;从外显到内隐。

2.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1)激发兴趣与主动性;

(2)丰富生活经验;

(3)培养有意记忆;

(4)教授记忆策略。

三、论述题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是最具权威的理论之一,它包括认知发展观、认知发展的阶段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 他把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认知特点。

答: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就是适应,即儿童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1)认知发展观: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来解释这一过程。

图式:儿童对环境进行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主体用已有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已有认知结构中,是图式发生量变的过程。

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是图式的质变过程。

平衡:就是同化和顺应的均衡。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即平衡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皮亚杰认为主体与环境的平衡是适应的实质。

(2)认知发展阶段论:

①感知运动阶段(0~2 岁):通过探索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需要和表象尚未完全形成,已有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

②前运算阶段(2~7 岁):具有具体形象性、思维不可逆性,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语言迅猛发展,动作图示符号化,自我中心主义。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能够进行逻辑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去自我中心主义,进行群集运算。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 岁):思维不再依赖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假设演绎推理,青春期自我中心,儿童的思维发展已接近成人水平。

四、材料分析题

1.红红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玩插塑时边插边想,不能先想好再插,这就是在行动中来思考,即直觉行动思维,而3 岁左右的幼儿就有大量的直觉行动思维。 因此,家长应理解这一特点,不能要求过高。 成人应多提供玩具、操作机会,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发展思维能力。

答:(1)红红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

(2)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 “3 岁零2 个月”表明红红正处于幼儿初期,“玩插塑时,让她想好了再去插,而她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 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表明红红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而是正常的。 红红父母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红红是很难达到的。

(3)对红红父母的教育建议:①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②创设情境,丰富玩具和提供实际操作机会;③循序渐进地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④抓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慧慧性格任性、好强,幼儿性格的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 环境包括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 教师帮助慧慧克服任性、好强的缺点,要从提高幼儿的认识、指导行为、家园配合等方面来思考。

答:(1)影响幼儿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①遗传的作用。 人的神经系统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 研究还表明,神经系统的某些遗传特性可能影响到某些性格的形成,加速或延缓某些行为方式的产生和发展。

②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教育态度和教育的方式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研究证明,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生活氛围和父母的性格对儿童的性格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还有,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父母的文化素养、为人处世方式、儿童出生顺序等因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发展。

③幼儿园教育的作用。 幼儿园的教育和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④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2)教师应该耐心地帮助慧慧,使孩子从教师的话语和行为中感受到关爱和信任,帮助她逐渐克服任性、好强的缺点。

①教师要通过图书故事、榜样示范、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帮助慧慧认识到小朋友不愿和她玩的原因,提高她的认识。

②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自由活动中,教师指导慧慧的言行,提醒她克服自己任性、好强的缺点。只要孩子有一些进步,就给予热情和真诚的鼓励;多表扬,少批评,慎用惩罚。

③与家长一起形成教育合力,帮助慧慧克服任性、好强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