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二)

综合练习(二)

一、填空题

1.环境 2.个别属性

3.吉布森 4.道德感

5.移情 6.消极词汇

7.自我中心语言 8.性格

9.观察学习 10.维果茨基

二、单项选择题

1.B 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遗传素质,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是脑的成熟。

2.B 正因为心理的主观能动性,不同的人对一件事的看法才各不相同。

3.A “看到”“听到”属于感知觉,“想到”属于思维,和“记忆”都属于心理过程。

4.B 天空中过往的飞机的轰隆声是在没有预定的情况下发生的,由此产生的注意是无意注意。

5.B 看到一个物体,对此物体的整体属性作出反应属于知觉。

6.A 婴儿对圆形的偏好始于对人脸的偏好,最初见妈妈的脸是圆形的。

7.C 注意题干中“分开”关键词,分离时产生的焦虑即是分离焦虑。

8.D 详见表情的分类。

9.C 详见机械识记的概念。

10.B 把已经保存的记忆回忆出来称为提取策略。

11.A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形符号的描绘,在头脑里再造出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12.C 依靠动作才能进行的思维称为直觉行动思维。

13.D 由于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对概念的掌握也是最先掌握实物概念,即实际物体或事物的概念。

14.C “燕子飞得低,预见天要下雨”是人们根据燕子飞得低这一现象间接推断天要下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15.C “水果”是抽象概念,苹果、香蕉等是具体概念,把几种具体概念进行总结归纳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表现。

16.A 性别认同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自我界定。 性别认同发展正常的儿童能掌握自己的性别属性,了解相应的作用。

17.A 胆汁质幼儿的缺点是缺乏耐心,做事马虎。 可以加强有关细致性及坚持性方面的教育活动。

18.D 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是掌握代词“我”的运用,幼儿非常强调“我”“我的”等词语。

三、判断题

1.√ 心理产生的源泉是客观现实。

2.× 有了大脑,没有客观现实,离开了社会,也不可能产生正常的心理。

3.√ 年龄越大,注意稳定性越好。

4.×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情绪具有暂时性和情境性,而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5.× 幼儿运用机械识记多,但是效果还是意义识记好。

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7.× 年龄小,想象没有固定的主题,易变换,并不是年龄越小想象力越丰富。

8.×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的发生总是伴随着所有心理过程。

9.× 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3~6 岁阶段。

10.√ “前语言时期”的幼儿正处于不会说话,但是会用声音、动作、表情进行交流,是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

11.√ 由于具有了道德感,幼儿看到不符合道德的行为会向成人“告状”。

12.× 儿童好动是幼儿期的年龄特征,并不一定是患了多动症。

13.× 对晚开口说话的孩子应该耐心引导,多和他交流,不能施加压力,以免造成心理阴影。

14.× 能回忆的一定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回忆。

15.× 刺激的强弱是在对比的情境中,如在所有强刺激中有一个弱刺激出现,这个弱刺激最容易引起注意。

16.√ 自律道德阶段,儿童是根据自己内在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是有了真正的道德。

17.× 成人也具备直觉行动思维,只是在平常根据事物的难易程度进行选择适合的思维方式,对于简单的事物也有运用直觉行动思维的时候。

18.√ 行为抑制型儿童的典型特征是敏感、退缩、胆怯。

19.√ 4 岁已经能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20.√ 气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气质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四、名词解释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社会化:儿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步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气质: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立的动力特征。

五、简答题

1.题目问幼儿的记忆策略,那么只要是幼儿使用过的策略都要囊括进来。

答:幼儿记忆策略有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

2.同伴关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认知、情感和个性形成三方面,简要回答出知识点便可。

答: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进幼儿发展社会认知;良好的同伴关系能满足幼儿归属感的需要;正常的同伴交往还能帮助幼儿培养积极的性格。

3.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一般都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作答。

答:影响幼儿气质形成的内部因素是个体的生理机制;影响幼儿气质的外部因素是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机构的教育环境。

六、案例分析题

知道4+3=7,却不知道3+4 等于几,这明显体现了思维的不可逆性。 思维不可逆的特点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前运算阶段的幼儿的思维特点。

答:1.媛媛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的前运算阶段。

2.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典型的思维特点是不守恒、思维缺乏可逆性,不善于变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媛媛知道4+3=7,但是反过来3+4 等于多少却不知道。

3.教师要尊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组织教学,不能超前教育,儿童思维发展遵循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路线逐步成熟;幼儿期主要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教师应使用大量的直观教具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必要时辅以相应的动作让幼儿理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