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五)

综合练习(五)

(总分:100 分 时间:90 分钟)

一、填空题(共10 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储存和__________各种信息。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__________过程。

3.__________是一组复合的感觉,包括触觉、温觉、痛觉等。

4.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是年幼儿童常出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5.人在晚上做梦,实际上是一种__________想象。

6.外部的情绪表现与内心的情绪体验并不一致,这就叫__________。

7.依恋是儿童对养育者形成的持久的、稳定的__________关系。

8.幼儿的人际交往出现__________现象,就是幼儿偏好与同性别的小朋友玩。

9.__________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

10.中国儿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和朱智贤。

二、单项选择题(共18 题,每小题2 分,共36 分)

1.大脑某部分受损伤,心理活动就出现障碍,这说明了( )。

A.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B.心理是脑的机能

C.心理是在客观现实中发生发展的 D.心理的个别差异

2.( )控制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A.顶叶 B.额叶 C.颞叶 D.枕叶

3.根据我国现实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5~6 岁儿童属于( )。

A.幼儿期 B.幼儿初期 C.幼儿中期 D.幼儿晚期

4.( )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A.感觉 B.知觉 C.思维 D.记忆

5.大街上穿奇装异服的人容易引起行人的注意,这是因为( )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之间的对比  C.刺激物的运动 D.新异的刺激物

6.中班幼儿一般只能稳定地集中注意( )分钟。

A.5~7 B.10 C.15 D.20

7.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 )内进展最快。

A.30 天 B.7 天 C.1 天 D.20 分钟

8.幼儿很容易记住有趣的动画片中的情节、对话,这主要属于( )。

A.无意识记 B.有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9.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实现的事物的想象,就是( )。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空想 D.幻想

10.“鸟是会生蛋、有翼、有羽毛、嘴巴尖尖的、两只脚的动物”,这主要体现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组织性 D.问题性

11.幼儿掌握的概念主要是( )。

A.实物概念 B.社会概念 C.关系概念 D.抽象概念

12.“喜笑颜开、愁眉苦脸、咬牙切齿”是描绘人的( )。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言语表情 D.身段表情

13.从( ),儿童的语言处于积极发展的阶段。

A.1.5~2 岁 B.1.5~3 岁 C.1~2 岁 D.1~3 岁

14.妈妈回家时,仍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很少表现出高兴;对妈妈的离开漠不关心,很少哭泣、不安;不怕生。 这种孩子的依恋属于( )。

A.回避型依恋 B.矛盾型依恋 C.安全型依恋 D.不安全型依恋

15.( )运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A.皮亚杰 B.斯金纳 C.科尔伯格 D.班杜拉

16.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对事物反应敏感,善于觉察别人易疏忽的细节;情感发生较慢,持续时间长,体验深刻。 这属于气质类型中的(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 )会对儿童的性格产生显著的影响。

A.父母榜样 B.家庭结构 C.家庭气氛 D.家长教养方式

18.“如果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保证能够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类人,或者医生、律师、商人和领导者,甚至乞丐和盗贼。”这句话的作者是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 )。

A.华生 B.皮亚杰 C.维果茨基 D.斯金纳

三、判断题(共20 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

1.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分别管理着身体相对的那一半。( )

2.儿童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时,其大脑如同一张白纸。( )

3.实验法是实证研究中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 )

4.人在身体加速运动时,淋巴液的晃动能引起对身体平衡和运动的感觉,这就是前庭觉。( )

5.幼儿的听力和成人相差无几。( )

6.在活动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应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

7.好动、注意不集中的幼儿一定是患有多动症。( )

8.内隐记忆,就是一个人的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无意识的影响。( )

9.幼儿的兴趣是影响无意识记的关键因素。( )

10.年龄小的幼儿,没掌握和运用什么记忆策略。( )

11.幼儿常常听故事百听不厌,这是因为幼儿常常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

12.儿童思维发展的三个水平,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可逆的。( )

13.著名的“西格勒的天平任务”实验研究,有力地证明了编码水平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

14.情绪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分化和发展。( )

15.一般而言,运用表情的能力要高于理解表情的能力。( )

16.改变认知和学会合理认知,是情绪调控的重要方法。( )

17.儿童掌握实词的顺序是:动词—形容词—名词。( )

18.整个学前阶段,儿童简单句所占的比例比复合句要高。( )

19.在一般情况下,儿童总是倾向于过高地评价自己。( )

20.大多数研究认为,儿童的性别认同出现在3~4 岁。( )

四、名词解释(共3 题,每小题3 分,共9 分)知觉 情绪与情感 科学儿童观

五、简答题(共3 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1.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哪些?

2.情绪与情感有何作用?

3.幼儿语法结构的发展有什么趋势?

六、材料分析题(共10 分)

幼儿学习了儿歌或听了故事之后,往往马上回忆的成绩还不如过了1 ~2 天的成绩好。

(1)这是什么现象? (3 分)

(2)这种现象容易发生在哪些情况下,容易发生在哪些幼儿身上? (3 分)

(3)教师由此应注意些什么?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