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八)
一、单项选择题
1.A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脑的成熟,脑是生理的,即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
2.C 心理的器官是人脑,而不是心脏及其他器官。
3.B 红色笔记与黑色笔记形成鲜明的对比,批改的地方用红色标明是为了引起注意。
4.C 见王振宇《幼儿心理学》中“习惯化”的概念。
5.B 幼儿4 岁后就能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4 岁以后处于幼儿中期。
6.A 事物没变,感觉变了,是一种感觉适应的过程。
7.B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8.C 潜移默化是没有识记目的的,也没有特定的识记方法,不需要意志努力,是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就记住的过程,是一种无意识记。
9.D 想象需借助大量的表象,幼儿头脑中的表象不丰富,借助语言文字、图画的描绘来进行想象活动的情况较多。
10.A 3~6 岁是儿童词汇量发展较快的时期,6 岁儿童较3 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了三四倍。
11.A 直觉行动思维一直可以延续到幼儿园小班时期,小班即是幼儿初期。
12.B “茅塞顿开”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是理智感的体现。
13.B 幼儿的高级情感发展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三种情感的发展。
14.A 幼儿期的语言发展主要表现为口头语言的发展,即口语表达方面的发展。
15.A 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总是相互平行、不可替代的,而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儿童社会化的意义更加重大。
16.B 在儿童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常见,其次是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
17.C 喜欢缠着妈妈是怕妈妈离开,是矛盾型依恋的表现。
18.A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能力和性格。
19.C 性格是对外部事物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具有可塑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改造气质。
20.B 儿童认知发展在前运算阶段的典型特征是象征性游戏、不守恒和自我中心性。
二、判断题
1.× 视觉悬崖实验检测的是婴儿的深度知觉。
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主观能动的反映。
3.× 具有调控作用的心理过程是意志过程。
4.√ 小班幼儿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整个幼儿期的注意稳定性都较差。
5.× 注意力容易分散是幼儿注意不稳定的表现,是年龄特征,并不是多动症的症状。
6.× 人总是以感觉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
7.√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心理现象,伴随心理过程而发生。
8.× 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是3 岁能辨别上下,4 岁能辨别前后,5 岁能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
9.× 有识记,就有遗忘,遗忘是必然的。
10.√ 幼儿的识记大都是无意识记。
11.× 幼儿由于缺乏经验和抽象概括能力,幼儿的想象有脱离实际和与实际混淆的特点,所以幼儿并不比成人善于想象。
12.√ 这是幼儿想象的特点,幼儿想象的脱离现实常被认为是“撒谎”。
13.√ 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到成熟阶段后的心理产物,这个阶段即是思维形成的阶段。
14.× 情绪发生很早,婴儿期就有情绪。
15.×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性别差异,男孩比女孩更富有攻击性。
16.× 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17.√ 社会化是个体在一定社会下逐步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后天逐步形成的。
18.×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主要是认知发展观,而成熟学说是格塞尔的心理发展观。
19.× 格塞尔所做的著名实验是双生子爬楼梯实验,三山实验是皮亚杰做的实验。
20.√ 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对自己个别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依从性和主观性。
三、综合题
1.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即是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可从主、客观两方面作答。
答: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有:
(1)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
(2)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与良好的活动方式;
(4)言语指导和言语提示;
(5)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
2.幼儿想象的发展特点可从想象的分类方面分别作答。答:幼儿想象发展的特点有:
(1)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2)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想象有时易与现实相混淆。
3.此题需要回答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健康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其二是如何保持健康的情绪,也就是怎样克服不良情绪。
答:幼儿期也存在着情绪健康的问题。 因此,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尽量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 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 愉快可以释放紧张和压抑两种有害的状态,父母和教师有责任创设一种愉快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处于轻松、活跃、主动和摆脱束缚的状态,同时,激发培养幼儿对客观事物的广泛兴趣,也是减轻幼儿紧张感、保持愉快情绪的有效途径。
(2)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 不要在幼儿期给幼儿过多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反而可能造成幼儿紧张、焦虑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
(3)让幼儿充分活动、与小伙伴交往。 束缚孩子的活动、交往,可能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烦躁等消极情绪的产生;二是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 因此要给幼儿适当的活动、交往的自由,让幼儿从中获得愉快和满足。
(4)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 适当的宣泄是紧张得到释放的有效途径。 当成人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进行说服、制止后,幼儿往往产生一种紧张状态,可能会有一些行为或语言的反应,来表达他内心的紧张。 成人对此要给予谅解,但要注意适度性,避免儿童过分强烈宣泄或持续时间过长,导致消极情绪加强。
(5)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让幼儿学会评价自己,逐渐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同时,逐渐学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这样,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有一种比较正确的态度,避免了消极情绪的干扰。
4.从材料中看出老师的指导让他感到无所适从,只能哭,小明的气质特点主要是反应迟缓、行为孤僻、反应敏感,比较内向。
答:这个孩子的气质类型属于抑郁质。 一般说来,抑郁质的孩子感情内倾,甚至有些不太合群,胆子小,爱哭,有点儿自卑,动作有点迟缓,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等,但具有很多性格上的优点,比如听话,做事认真、细心,而且一旦喜欢什么,注意力就不容易转移等。
针对这种气质特点的孩子,教师要对其更有耐心、更细致,使之安心地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注意采取适合这种气质特点的语言和态度,对其每一点进步都要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尤其还应注意别触及孩子敏感的自尊,引导其逐渐适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