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
基本概念
1.实证研究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采用规范的方法收集实际材料、数据、事实,再从这些材料、数据、事实中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
2.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3.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系统特点。
4.观察法: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特点和方法。
5.谈话法: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或让儿童做简单的演示,并让他们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 结合简单演示的谈话法又叫临床法。
6.问卷法:根据研究目的,将要收集的问题印成书面形式,让被试回答。 或将一个问题回答范围的各种可能性罗列在问卷上,让被试圈定,研究者根据被试的回答,分析整理结果的方法。
7.测量法(量表法):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作为工具,测量儿童的某一行为表现,然后将测得的数据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被试的个别差异的方法。
8.作品分析法:研究者从儿童的艺术作品或学生作业、日记、考卷中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的方法。
9.实验法: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事先拟订周密的计划,把与研究者无关的因素控制起来,让被研究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做出某种行为,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10.自然实验法:又称现场实验法,是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儿童某些心理活动并进行研究的方法。
11.实验室实验法:实验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引起和记录儿童的心理现象并进行研究的方法。
知识要点
■【练习题】
★夯实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
A.0~6 岁的幼儿 B. 人的心理过程 C.3~6 岁的幼儿 D.人的心理现象
2.人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共同组织成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 其中具有调控作用的是( )。
A.认知过程 B.心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4.个性包括三个系统,分别为个性倾向性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和( )。
A.认知系统 B.情感系统
C.个性系统 D.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5.心理的器官是( )。
A.血管 B.心脏 C.人脑 D.肺
6.脑和脊髓构成( )。
A.中枢神经系统 B.大脑 C.大脑皮层 D.间脑
7.客观现实是指在人的心理之外独立存在的一切事物,它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我们通常把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 )。
A.心理环境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精神环境
8.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A.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 B.0~18 岁的个体
C.正常成年人 D.教育教学过程中涉及的个体
9.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的幼儿。
A.4~5 岁 B.0~6 岁 C.0~3 岁 D.3~6 岁
10.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时间是( )。
A.1881 年 B.1882 年 C.1891 年 D.1892 年
11.思想家( )在《训蒙大意》中说,儿童的天性是爱游戏、爱活动的,“乐嬉游而惮拘检”。
A.王守仁 B.洛克 C.卢梭 D.陈鹤琴
12.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 )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实证研究法 D.观察法
13.在实证研究法中,幼儿园最常用、最实用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问卷调查法 D.观察法
14.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属于幼儿前期。
A.1~3 岁 B.0~1 岁 C.3~6 岁 D.0~6 岁
15.在调查法当中,特别适合幼儿教师使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作品分析法 C.谈话法 D.问卷法
16. 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这种研究属于( )。
A.实证研究法 B.理论研究法 C.横向研究 D.纵向研究
17. 一个人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并接受环境的刺激,在大脑中产生一个反映现实的过程,称为( )。
A.心理过程 B.个 性心理 C.心理现象 D.心理
18. 17 世纪英国哲学家( )提出“白板说”,认为儿童的心理最初只是一块白板,它的变化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
A.王守仁 B.洛克 C.卢梭 D.陈鹤琴
19. 不同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况、速度和水平等方面都有差别,这反映了幼儿心理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方向性 C.阶段性 D.差异性
20. 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从中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 这种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作品分析法 C.谈话法 D.问卷法
二、填空题
1.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________年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心理学将心理现象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3.心理学将人的心理过程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4.心理学把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称为________。
5.幼儿期的年龄范围为________。
6.遗传决定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它的鼻祖是优生学创始人,英国的________。
7.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结果,它的创始人是行为主义代表人物________。
8.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发展具有方向性和________,发展具有连续性和________,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9.从时间上分,观察法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0.从范围上分,观察法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1.从规模上分,观察法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2.从观察者的参与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3.从工具使用情况上分,观察法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4.从设计程度上分,观察法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5.从观察目的上分,观察法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6.______是实证研究中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它是一种有计划、有控制的观察。
三、判断题
1.婴幼儿是成人的缩小版。( )
2.我们通常把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比较而言,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
3.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
4.心理即心理现象,也就是心理过程,它包括“知”“情”“意”和个性心理。( )
5.没有客观现实,人脑就不可能产生心理。( )
6.心理是所有生命物质的特性。( )
7.心理过程不仅表现在人们的物质活动中,也表现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中。( )
8.实验法主要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 )
9.调查法包括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作品分析法,其中作品分析法特别适合幼儿老师。( )
10.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特点和方法。( )
11.问卷法是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作为工具,测量儿童的某一行为表现,然后将测得的数据与心理测验提供的平均水平相比较,可以看出被试的个别差异。( )
12.作品分析法是研究者从儿童的艺术作品或学生作业、日记、考卷中分析儿童的心理特点。( )
13.自然实验法是指实验者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引起和记录儿童的心理现象并进行研究的方法。( )
14.人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属于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 )
四、名词解释
心理学 心理现象 幼儿心理学 年龄特征 实验法
五、简答题
1.“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2.幼儿心理学的概念是什么?
3.简述幼儿心理学的作用。
★熟能生巧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 B.心理过程和情感过程
C.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 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1].幼儿喜欢小动物,所以他购买了很多关于小动物的玩具,说明情感过程对幼儿具有( )。
A.基础作用 B.动力作用 C.调控作用 D.调动作用
3∗.“情人眼里出西施”,反映了人脑对现实的反应受( )的影响。
A.个人经验 B.个人态度 C.遗传 D.他人
4.格塞尔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他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为( )。
A.遗传 B.环境
C.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D.家庭
5.个体动作的发展,遵循自上而下、由中心向外围、由粗动作到细动作发展,说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
A.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B.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C.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发展具有差异性
6∗.幼儿教师组织集体游戏,并通过游戏分析各年龄幼儿的基本活动特点,从中发现幼儿游戏活动的规律,这主要使用了(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7∗.目前幼儿园教师为幼儿制作成长档案是运用了( )对幼儿的成长进行研究。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8.幼儿园开学时,需要了解班级所有孩子的家庭情况,可以使用( ),能最快速地完成。
A.谈话法 B.问卷法 C.测量法 D.作品分析法
9∗. 某幼儿比邻居家小孩发育要滞后一些,带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在正常水平不需要担心,并告知其父母不同的幼儿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心理活动、速度、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只要总体符合常模即可,说明( )。
A.发展具有家庭特征 B.发展具有年龄特征
C.发展具有方向性 D.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10.某幼儿特别喜欢玩游戏,但是妈妈总是限制他,怕影响他学习,幼儿老师告诉妈妈,幼儿的天性是爱游戏、好活动的,不要过分限制他。 幼儿老师的话符合( )的观点。
A.王守仁 B. 卢梭 C.洛克 D.皮亚杰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是( )。
A.发展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教育心理学 D.幼儿心理学
2.个性包括三个系统,分别为( )。
A.个性倾向性系统 B.自我意识系统
C.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D.自我认识系统
3.以下属于认知过程的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情绪
4.以下属于学前期的个体有( )。
A.8 个月的个体 B.4 岁的个体 C.8 岁的个体 D.2 岁的个体
5. 幼儿心理学研究内容中提到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个体因素 D.遗传、环境相互影响
6∗.学前儿童在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不一样,但又是相联系的,说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 )。
A.方向性 B.不平衡性 C.连续性 D.阶段性
7∗.让1 班班长观察1 班出勤率,是使用了( )法,让1 班班长观察2 班出勤率,是使用了( )。
A.长期观察 B.定期观察
C.参与式观察 D.非参与式观察
8.调查法包括( )。
A.谈话法 B.问卷法 C.测量法 D.作品分析法
三、判断题
1.心理不是一种物质的东西,而是一种反映。( )
2.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一旦死亡,心理便不会再产生。( )
3.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是带着主观色彩的。( )
4∗.在幼儿园,有些幼儿喜欢集体活动,有些幼儿喜欢单独活动,有些幼儿特别大胆,有些幼儿比较羞怯,这些都源于不同的个性特征。( )
5.心理学是了解对方在想什么的科学。( )
6.大部分孩子和父母在性格或长相方面都有部分相似,所以婴儿是成人的缩小版。( )
7.幼儿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所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
8∗.学前儿童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个时期紧接着另一个时期,但是旧的阶段不会被新的阶段代替。( )
9.学习幼儿心理学主要是对研究理论有意义,对实践并没有太大意义,可以不进行学习。( )
10.观察法是实证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实证研究中最常用、最实用的研究方法。( )
四、简答题
1.简述心理的基本特性。
2.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分为哪些类型?
3.简述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五、论述题
试述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六、材料分析题
幼儿A 特别喜欢小狗,幼儿B 特别害怕小狗,幼儿C 带一只小狗到学校来玩,幼儿A看到后马上高高高兴地去抱小狗,幼儿B 却急忙后退,并大声地哭起来。 为什么同一只小狗,幼儿A 和幼儿B 却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反应?
(1)请说明幼儿A 和幼儿B 产生不同心理反应的原因。
(2)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能力提升
一、论述题
1.试述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2.试述“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并举例说明。
二、材料分析题
1 岁以前是学前儿童语言准备期,这个阶段的学前儿童词汇量几乎为零,只会一些简单的发音,1 岁半到3 岁是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积极阶段,但是拥有的词汇量仍然较少,3岁到6 岁是学前儿童词汇量增长较快的阶段,6 岁词汇量是3 岁词汇量的三四倍,在不同年龄阶段词汇发展的速度有很大差异,有快有慢。
(1)该材料说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什么特点?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除了以上材料表现出来的特点外,还有哪些?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对我们的幼儿教育有何启发?
■【检测题】
检测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
A.0~1 的个体 B.3~6 岁的个体
C.0~6 岁的个体 D.人的心理现象
2.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共同组织成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 其中具有动力作用的是( )。
A.认知过程 B.心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3.头颅内部的中间位置包括间脑和( )。
A.大脑 B.新小脑 C.脊髓 D.大脑皮层
4.心理产生的源泉是( )。
A.客观现实 B.社会环境 C.人脑 D.物质环境
5.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相比较而言,( )尤为重要。
A.心理环境 B.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精神环境
6.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时间是( )。
A.1881 年 B.1882 年 C.1879 年 D.1889 年
7.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并不是镜面的,而是( )。
A.原原本本的 B.主观能动的 C.随意的 D.客观的
8.( )指出儿童的心理最初只是一块白板,它的变化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
A.王守仁 B.洛克 C.卢梭 D.陈鹤琴
9.( )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实证研究法 D.理论研究法
10.在实证研究法中,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是( )。
A.调查法 B.实验法 C.问卷调查法 D.观察法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0 分)
心理现象 年龄特征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与镜子反映镜像是一回事。( )
2.皮亚杰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3.幼儿心理学就是发展心理学。( )
4.1882 年,陈鹤琴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三年观察写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
5.我们通常把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比较而言,物质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
6.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
7.心理即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个性心理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
8.人的心理是以映像的形式在头脑里反映客观现实的。 人的心理并不是客观现实本身,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映像。( )
9.喜、怒、哀、惧属于意志过程。( )
10.心理学把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称为个性。( )
11.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作为工具,测量儿童的某一行为表现,这种方法是问卷法。( )
12.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都需要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对儿童进行研究。( )
13.调查法包括观察法、问卷法、测量法、作品分析法四种。( )
14.大脑的主要机能是接受、分析、综合、贮存和发布各种信息。( )
15.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5 分,共25 分)
1.简述心理的实质。
2.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3.心理现象具体分为哪些类型?
4.学习幼儿心理学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5.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试述个体心理的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试举例说明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六、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 分)
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发展的共同趋势和规律,但对于每个儿童而言,其发展的速度、优势领域和最终发展水平等都有可能不相同。
(1)材料说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现象?
(2)这种现象对我们学前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检测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以下个体属于幼儿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的为( )。
A.5 岁个体 B. 1 0 岁个体 C.15 岁个体 D .1 岁个体
2.幼儿想得到小红花,在他平时最不喜欢的语言课上,他都坚持认真听讲,说明意志过程具有( )。
A.基础作用 B.动力作用 C.调控作用 D.调动作用
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了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 )的影响。
A.个人经验 B.个人态度 C.遗传 D.他人
4.华生提出“教育万能论”,他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为( )。
A.遗传 B.环境
C.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D.家庭
5.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并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说明( )。
A.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B.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C.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发展具有差异性
6.安斯沃斯利用“陌生情境实验”观察幼儿对母亲的依恋类型,这主要使用了(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7.幼儿园教师通过分析幼儿的涂鸦、图画等了解幼儿,主要使用了( )。
A.观察法 B.谈话法 C.作品分析法 D.实验法
8.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
A.谈话法 B.问卷法 C.实验法 D.作品分析法
9. 某幼儿发育比邻居家小孩要滞后一些,带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在正常水平不需要担心,并告知其父母儿童教育要顺应自然,不能催熟,教育要注重个别差异,这体现了( )的观点。
A.王守仁 B. 卢梭 C.洛克 D.皮亚杰
10.观察对象是一组儿童,从规模上看,这种观察方法属于( )。
A.群体观察 B.个体观察 C.长期观察 D.定期观察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4 分,共8 分)
幼儿心理学 科学儿童观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面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的反应也许是不同的。( )
2.任何一种生理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心理现象的物质基础就是人脑。( )
3.大脑是最重要的心理器官,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的机能是对称的。( )
4. 1 岁至3 岁属于幼儿早期,也属于学前期。( )
5.任何研究都有一个时间上的取向,据此,把研究分为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
6.测量幼儿的智力和个性特征通常使用问卷法。( )
7.当研究对象过多,规定时间无法完成时,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抽样研究。( )
8.在幼儿园,有些幼儿很缜密,有些幼儿很粗心,有些幼儿很温和,有些幼儿比较暴躁,这些都源于不同的个性特征。( )
9.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等各种关系都充满着心理过程。( )
10.婴幼儿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大脑里保存着人类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基本行为模式。( )
1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比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小。( )
12.学前儿童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个时期紧接着另一个时期,但是旧的阶段会被新的阶段代替。( )
13.幼儿心理学为幼儿的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学习幼儿心理学。( )
14.观察法从时间上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更准确地了解幼儿需要使用长期观察法。( )
15. “狼孩”虽然拥有产生心理的器官——人脑,但是因为他没有生活在正常人类生活的环境,所以他并不能产生正常人的心理。( )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题3 分,共12 分)
1.以下属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是( )。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心理
2.以下属于情感过程的是( )。
A.喜 B.怒 C.记忆 D.哀
3.以下属于幼儿期的个体有( )。
A.8 个月的个体 B.4 岁的个体 C.8 岁的个体 D.6 岁的个体
4.学前儿童在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不一样的,但又是相联系的,说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 )。
A.方向性 B.不平衡性 C.连续性 D.阶段性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 小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
1.简述观察法的具体分类。
2.幼儿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方面的内容?
3.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有何优缺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
1.请举例说明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幼儿心理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七、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 分)
琪琪是某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她“幼儿心理学”特别差,教师询问原因,琪琪认为“幼儿心理学”过于理论化,对以后的工作无实际意义,因此拒绝学习。
(1)请分析“幼儿心理学”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是否有学习的必要。
(2)请说明有必要或者没有必要的原因。
(3)琪琪认为“幼儿心理学”过于理论化,假设你是教师,怎么做才能上好这门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1.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卵双胞胎的智商测试分数很接近,这说明( )。 (2017 年)
A.遗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平行的
B.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C.遗传对智商的影响较大
D.遗传和后天环境对智商的影响相同
2.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等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以引起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2015 年)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图画来评价幼儿发展的方法属于( )。 (2015 年)
A.观察法 B.作品分析法 C.档案袋评价法 D.实验法
4.为了了解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研究者深入幼儿所在的班级,详细记录其交往过程的语言和动作等。 这一研究方法属于( )。 (2013 年)
A.访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5.适合幼儿发展的内涵是指( )。 (2013 年)
A.追随幼儿的兴趣 B.任其自由发展
C.跟随幼儿的发展 D.适合幼儿发展规律与特点
6.简述教师观察幼儿行为的意义。 (2017 年)
【注释】
[1]:表示题目相对较难,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