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作“减反政策”
除森林之外,水田也是里地里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中山间地域的梯田,对于许多日本人来说代表着“故乡的原风景”。然而,随着日本人饮食习惯的变化以及“减反政策”的实施,在过去四十余年时间里,水田耕种面积不断减少,弃耕面积持续扩大。据农林水产省统计,日本人的年均大米消耗量在1962年达到顶峰时期的118.3千克,到2016年则降至54.4千克,减少了54%。[21]
作为日本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大米的生产、流通及贸易都受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和限制。20世纪60年代末,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大米生产严重过剩。为了保证粮价并减轻财政负担,日本政府于1970年开始实施“减反政策”,通过减少水稻的耕种面积以及鼓励改种果菜等其他作物来达到限制大米生产的目的。加之农业人口老龄化和过疏化影响,水田耕种面积在1975—2015年减少了23%,而弃耕面积则扩大了2倍多(见图1-2)。在约占国土总面积70%、全国耕地面积40%的中山间地域,弃耕抛荒现象尤其突出,弃耕率在2005年达到13.1%,远高于平地的5.6%。[22]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中山间地域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约有一半的农户耕地面积不足0.5公顷。[23]尽管在中山间地域难以实现大规模农业生产,但是小农生产方式的存续对于维持村落功能、防止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1-2 水田耕作面积和弃耕面积变化(1975—2015年)
资料来源:農林水産省:《農林業センサス累年統計(農業編)》,https://www.estat.go.jp/stat-search/files?page=1&layout=datalist&toukei=00500209&tstat=000001016170&cycle=0&tclass1=000001112708&tclass2=000001112709&tclass3val=0,2019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