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人口”:以分阶段、多样化形式引导外部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一、“关系人口”:以分阶段、多样化形式引导外部人才参与乡村振兴

为促进城乡交流和移居乡村,改变人口向东京过度集中而地方日趋凋敝的局面,日本总务省近年来实行了包括“地域振兴协力队”在内的一系列举措。但是,这些政策还不足以填补乡村的人才缺口。特别是在一些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维持和增加“定居人口”的难度有所增加,而扩大以短期旅游为主要目的的“交流人口”对于维系乡村社会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有鉴于此,“关于今后移居·交流的施政方向研讨会”提出了介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人口”概念,以期引导各类外部人才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参与乡村振兴。[31]具体而言,“关系人口”既包含本地出身但居住在其他城镇的人,其按照距离远近可分为“近居者”和“远居者”,也包含因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而经常往返于城乡之间的人,以及曾在乡村工作生活仍与当地保持某种联系的人(见图2-1)。这些城市居民以外来者的视角重新发现乡村的魅力与价值,可以帮助村民重拾自信和自豪感。外部人才所提供的资金、智力以及劳力支持与乡村内生力量相结合,对于实现乡村自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2-1 “关系人口”的内涵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资料来源:根据总务省“关于今后移居·交流的施政方向研讨会”报告绘制。

有鉴于此,该研讨会建议地方公共团体[32]针对不同人生阶段的需求,设计扩充城市居民与乡村接触交流的渠道,使其有更多机会深入了解乡村,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比如,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故乡打工度假”(working holiday)项目或体验型实习计划去农村短期工作生活,以此建立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寻找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也有一些市町村开始实行“故乡住民票”制度,经注册的城市居民可以通过定期接收该地资讯、返乡参加民俗节庆活动以及为该地发展建言献策等方式,与乡村保持长期联系,并为将来移居乡村做准备。为吸引更多“关系人口”投身乡村建设,该研讨会强调应加强中间支援型组织的能力建设,特别是在市町村和农村社区层面,应重点培养地方民间团体和非营利性组织(NPO)的项目设计和协调匹配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根据这些决策咨询建议,总务省于2018年度推出了“‘关系人口’创造项目”(次年升级为“关系人口创造·扩大项目”),并将其纳入第二期“地方创生战略”[33](2020—2024年),计划在五年内将拥有“关系人口”的地方公共团体增至1 000个。接受总务省资助的地方公共团体主要从关系深化、关系创造和外延扩大等方面因地制宜开展活动(见表2-2)。

表2-2 总务省“关系人口创造·扩大项目”活动类型

资料来源:总务省“关系人口”专题网站https://www.soumu.go.jp/kankeijinkou/index.html,2020年8月6日。
①“故乡纳税”是日本政府于2008年推出的一项自愿捐款制度,旨在缩小地区间税收差距,缓解一些地方政府因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而产生的财政压力。纳税人可以选择任意地方进行捐赠,并可获得一定数额的税收扣除。

在实践过程中,各地承担中间支援功能的主体有所不同,包括行政、民间企业、地方团体(NPO和一般社团法人等)和地域振兴协力队等,在各个阶段这些主体所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在初期阶段,主要是促进“关系人口”和接受地之间互相了解,工作重点在宣传和征集上;在中期阶段,重点在于促使双方产生共鸣并开展合作,除匹配双方需求之外,还需具有沟通协调能力;在后期阶段,则需要防止因地方人事变动和“交流疲劳”而产生联系中断的现象,中间支援主体需为深化双方关系提供稳定环境,必要时发挥第三方调解作用。[34]加强中间支援型组织的人才培养和机制建设成为下一阶段促进“关系人口”发展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