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乡村景观保护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日本乡村景观保护政策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农林业生产功能衰退、人口老龄化与城乡空间格局变化是引起日本乡村景观变迁的重要驱动因素,“里山”正是在此背景下重新登上历史舞台的。随着“里山”概念的传播与实践,其内涵也日趋多元化。里山不仅被认为是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具有保护绿地和自然环境的功能,其在传承风土文化、促进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方面的价值也获得更多认可。[32]这是因为在过去50年间,里山作为农用林和薪炭林等地域资源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而外部资本的不断介入以及城市居民对于休闲观光和生态环保的需求与日俱增,加速了里山向社会经济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的转变。[33]换言之,支撑里山的社会经济系统已经产生了深刻变化,如何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和振兴以里山为代表的传统乡村景观成为世纪之交摆在日本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乡村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逐渐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