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旅游”为主导的转型阶段(1992—2002年)
2025年10月25日
二、以“绿色旅游”为主导的转型阶段(1992—2002年)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绿色旅游”概念的提出,日本乡村旅游开始向重视地方个性和自主性的方向发展。这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农业农村发展困境以及贸易自由化压力,日本政府以欧洲经验为参照,将乡村旅游作为发挥农业多功能性、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是为了顺应旅游消费需求和价值观的变化,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跟团游,而是更加青睐交流体验式旅游,借旅游来纾解乡愁、感受乡土原真之美。
作为“绿色旅游”的推进机构,农林水产省在1992年6月发布的《新粮食·农业·农村政策的方向》中指出:为维持确保农村居民收入,除引进工业之外,应注重培养能够发挥地方领导力的人才,促进地域内发型农林水产相关产业以及绿色旅游的发展,加深城乡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8]同年7月,农林水产省结构改善局下设的“绿色旅游研究会”将“绿色旅游”定义为:在风光秀美的农山渔村,享受当地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并与当地人交流的逗留型休闲活动。[9]与大规模旅游开发不同,“绿色旅游”强调因地制宜发掘利用地域资源,发挥社区主体性。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进程加速,“绿色旅游”多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其主要经营载体包括农产品直销站、民宿和乡土料理餐馆等。此外,由于日本尚未建立长期休假制度,“绿色旅游”以一日游和短期逗留为主,呈现出与欧洲迥然不同的特点。[10]尽管“绿色旅游”被视为城乡交流的重要手段,但这一时期仍以满足城市居民消费需求为主,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交流,限制了“绿色旅游”在促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