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认租制度为主的梯田地区振兴模式
梯田认租制度是指城市居民以个人、集体或公司为单位,通过支付一定金额的年费租用梯田地块,在当地农民的指导下定期参加插秧、割稻等农事活动,收获的稻米全部或部分归认租人所有。该制度最早于1992年在高知县梼原町神在居地区开始实行,此前出台的《特定农地租赁法》(1989年)和《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1990年)为开展小规模非营利性农业体验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21]“绿色旅游”(green tourism)概念的提出以及《农山渔村余暇法》(1994年)的制定也为体验交流型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日本目前约有70个地区实行梯田认租制度,根据来访目的和频次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见表4-2),其中最常见的是农业体验/交流型,约占60%,其次是参加农活/交流型,约占25%。[22]城市居民认租梯田的动因主要包括想亲手种植安全安心的大米、让孩子接触自然以及为保护梯田贡献力量等。其缴纳的年费通常被用来支付地租、购买秧苗和肥料,并对提供技术指导和日常管理的农户给予劳动报酬等。梯田认租制度的实施对于促进城乡交流、恢复弃耕地、提升乡村社会经济活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运营机制和经费保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是因为梯田认租制度大多由地方政府发起并提供有限的财政支持,而日常运行主要依靠当地农户及相关民间团体,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随着农业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梯田地区劳动力开始出现断层危机,一些地区(如山口县三谷梯田)因农户年老体弱而不得不缩减规模甚至中断认租制度。[23]对于仍在实行梯田认租制度的地区来说,如何培育农业接班人、实现可持续经营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表4-2 梯田认租制度类型

资料来源:中島峰広:《棚田保全の歩み:文化的景観と棚田オーナー制度》,第167—181页。
在培养农业生力军方面,埼玉县横濑町寺坂地区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创建了由梯田学校、认租者体验课程、梯田认租制度组成的“三段渐进式”培养模式,为城市居民成为新农人创造条件。寺坂梯田位于埼玉县西部的秩父盆地,从东京都中心出发坐特快列车约90分钟可以到达,耕作面积约为5公顷。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减反政策”影响,该地区弃耕离农现象较为严重,1998年在约50户土地所有者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仅有4户。为了恢复梯田景观,在“中山间故乡·水土保全对策项目”的资助下,当地农户和政府部门经协商决定于2002年成立寺坂梯田学校,由当地农户担任指导老师。城市居民缴纳1万日元学费即可学习从播种到收获各阶段的农耕知识,并全周期参与稻作实践。[24]
以该校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寺坂梯田认租制度于2008年开始实施,认租者年来访天数多达30天以上,其独立性较强,可以参与梯田沟渠管理维护工作,并在面积较大的地块使用小型农业机械。[25]学校还为有意进阶至认租者的学员开设了体验课程,以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稻作技术。此外,当地农户还积极利用中山间地域等直接支付制度,将村集体经费用于共同管理农地、种植景观作物以及购置农机设备等。为了进一步整合地域资源,寺坂梯田学校、寺坂梯田认租者协会、村集体组织和寺坂体验农园于2012年联合组成“寺坂梯田保存会”,并加强了与横濑町政府、产业振兴协会以及铁路公司等单位的合作。由保存会成员发起的萤火虫篝火晚会以及彼岸花节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访,提高了寺坂梯田的知名度。寺坂梯田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解决“谁来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老龄化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使该地区的耕种率得以恢复至77%。[26]
在可持续经营方面,千叶县鸭川市大山地区以梯田认租制度为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城乡交流活动,有效保障了经费来源。大山千枚田(图4-3)位于房总半岛南端,耕作面积约3公顷,是距离东京最近的“百选”梯田,也是千叶县指定名胜和文化厅文化景观保存活用项目的对象地区。20世纪90年代中期,鸭川市开始了以大山千枚田为核心的地域振兴活动。由当地农户和相关市民组成的大山千枚田保存会于1997年成立,初创成员包括土地所有者、本地居民以及鸭川市以外的城市居民等77人。[27]保存会除了设有土地所有者协商会和农事指导者协商会之外,还设有3个委员会,分别管理活动策划、宣传推广和景观保护等事务。作为农林水产省“地域农业基盘确立农业结构改善项目”(又称“休闲乡村”项目)的认定地区,鸭川市先后建造了综合交流中心“南方故里”和地域资源综合管理设施“梯田俱乐部”,后者成为大山千枚田保存会的日常办公和活动基地。

图4-3 大山千枚田
图片来源:作者,2017年2月19日。
大山千枚田在1999年入选“日本梯田百选”,保存会以此为契机推出梯田认租制度。2000年最初计划征集39组认租者,却收到了173份申请。为了创造更多城乡交流机会,保存会除了增加认租者名额之外,还开设了梯田、大豆田信托制度以及酿酒、棉蓝染色和造房等体验项目。与此同时,保存会还经常接待来自东京、名古屋和横滨等地的中小学生以及国内外团体组织,为其提供食农教育体验和短期考察培训。此外,保存会定期举办摄影比赛,将优秀作品印制成年历进行销售,并开展各种环境启蒙教育活动。从表4-3来看,2019年度各类补助金(包括中山间地域等直接支付交付金)仅占保存会年收入的8%,而梯田认租制度的年费收入虽仅占11%,但由此引申的各类业务为大山地区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成为梯田保护的主要经费来源。大山千枚田现有约150组认租者,每年接待学习体验者人数超过5 600名,耕种率高达99%。[28]其农旅教融合的多元化经营方式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也吸引了更多城市居民前来定居或成为新农人。
表4-3 2019年度大山千枚田保存会活动收支情况

资料来源:特定非営利活動法人大山千枚田保存会:《令和元年度「特定非営利活動法に係る事業」活動計算書》,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https://senmaida.com/oyama-senmaiden-preservation-society-report-report/,2020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