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是指分娩后发生的小腹疼痛,包括腹痛和小腹痛,以小腹部疼痛最为常见。疼痛时,用手摸小腹,常可很清楚地摸到一个较硬的“硬包”,这就是正在收缩的子宫,医学上称这种正常的子宫收缩为产后阵缩。一般来说,女性产后数小时或1~2天常会觉得下腹有一阵阵的疼痛感,只不过有些人痛得轻一些,有些人痛得重一些罢了。

1.症状与表现

产后下腹部疼痛多在产后第1天出现,严重时疼痛难忍,3~4天后逐渐消失;疼痛呈阵发性,哺乳时加重;疼痛重时可检查到子宫有变硬、隆起的现象。初产妈妈因子宫纤维较为紧密,子宫收缩不甚强烈,易复原且时间也较短,疼痛不明显;经产妈咪由于多次妊娠,子宫肌纤维多次牵拉,复原较难,疼痛时间相对延长,且疼痛也较初产妈咪剧烈些。

2.发病原因

产后腹痛主要是因为子宫收缩,子宫正常下降到骨盆内所引起的。在喂哺宝宝母乳的时候,宝宝的吸吮会使新妈妈体内释放出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而加重疼痛感。经产妇比初产妇更容易有产后腹痛。另外,子宫过度膨胀,如羊水过多、多胞胎等也会加重产后腹痛。产后大约1周,疼痛便会自然消失。如果腹痛时间过长,就要考虑腹膜炎的可能。


山楂炖肉

猪瘦肉300克,鲜山楂50克。姜末、酱油、料酒、白糖、盐、淀粉、花生油各适量。

(1)猪瘦肉洗净、切成块,拌入料酒、盐、淀粉备用;山楂去核,加少许水煮烂,压泥。

(2)起锅放入花生油,油烧至七八成热时,下入肉块炸成金黄色捞起沥油。

(3)另起锅,放花生油烧热,下入姜末爆香,倒入山楂泥翻炒,再加少许酱油、白糖,熬成稠厚卤汁,倒入肉块,翻炒片刻即可。

此菜有活血养血、祛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各种血瘀型产后腹痛。


益母草煮鸡蛋

鸡蛋2个,益母草30克,枸杞10克。

红糖适量。

(1)益母草剪成小段,用清水泡半小时;枸杞用清水冲洗干净。

(2)水煮鸡蛋,待凉后剥壳,放入碗中备用。

(3)将3种食材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煲20分钟,快煲好时,放入适量红糖即可。

散瘀止痛,增强子宫收缩,适用于产后下腹痛伴有恶露不下者。


三七炖鸡

鸡肉350克,三七5克。

盐适量。

(1)鸡肉洗净,剁成小块;三七洗净泡发后,切成薄片。

(2)鸡肉、三七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水,隔水炖1小时,用盐调味即可。

此菜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补中益气的作用,适用于瘀血内留所致的产后腹痛。


艾叶黄芪汤

瘦猪肉100克,黄芪20克,艾叶15克,小茴香5克。盐、生粉、白糖、酱油各适量。

(1)艾叶、黄芪、小茴香洗净,用纱布包紧;瘦猪肉洗净后切薄片,盛入盘中,加盐、生粉、白糖、酱油腌制后备用。

(2)药包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再放入腌好的瘦猪肉煮熟,调味成汤,饮汤食肉。此汤能温经散寒、暖宫止痛,适用于子宫虚寒之产后腹痛。


黄瓜藤汤

干黄瓜藤适量,米酒50毫升。

红糖50克。

将黄瓜藤洗净,加入米酒、红糖、清水煎成浓汤。

此汤可辅助治疗产后腹痛。


山楂当归饮

炒山楂20克,当归、黄芪各15克,益母草、鸡血藤各10克,大枣10颗。

以上药材全部洗净,水煎取汁。每日1剂,饭后温服,共服5剂即可。此饮有明显减轻腹痛、增加乳汁的作用。


桂皮红糖水

桂皮10克。

红糖20克。

桂皮洗净,用清水煎半个小时左右,去渣取汁;加入红糖,调匀热饮。此饮具有温胃散寒的功效,可有效改善腹部疼痛。


川芎茶

川芎10克,茶叶20克。

川芎洗净,与茶叶一起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此茶可活血化瘀、刺激子宫收缩,适用于产后瘀阻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