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故里
2025年11月01日
玄奘故里
玄奘在浓郁的佛教氛围中度过了他的少年生活。玄奘本名陈祎,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人。玄奘为名门之后,曾祖为北魏上党太守,祖父为北齐国子博士,父亲陈慧逢隋政衰微之时,归隐不就,潜心坟典。玄奘幼时在父亲的教育下耳濡目染,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在今天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仍然保存着玄奘故里旧宅,宅内存有少量文物,见证了千年之前玄奘“仗策孤征”的历程。
故居位于“景山之阳,休水之滨”,草木繁盛,钟灵毓秀。在陈河村的东南方向,是少室山北的少林寺,少年玄奘常在此观览。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建,“因地势之高卑,有上方、下方之称,都一十二院。东据嵩岳,南面少峰,北依高岭,兼带三川。耸石巉岩,飞泉萦映,松萝共筼筜交葛,桂柏与杞梓萧森,壮婉清虚,实域中之佳所”[3]。少林寺西台曾是菩提留支的译经处,也是跋陀禅师坐禅的地方,玄奘少年时还曾观览过他们的灵塔。也正是在这里,玄奘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玄奘的长兄长捷法师,早年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当他发现弟弟对佛学有着过人的天赋时,便特意带他前往寺院,亲自教他诵读佛经。当时朝廷有敕令,洛阳有27个获得剃度的名额,一时间,数百个候选人争先恐后。年仅11岁的玄奘因为年龄幼小,没有“录取”资格,只好“立于宫门之侧”。这个相貌出众的孩童引起了时任大理卿郑善果的关注,他“见而奇之”,询问过家世背景之后,问道:“出家意何所为?” 玄奘答曰:“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有知士之鉴的郑善果“深嘉其志”,特意破格录取了玄奘。郑善果对同僚称赞曰:“诵业易成,风骨难得。若度此子,必为释门伟器,但恐果与诸公不见其翔翥云霄,洒演甘露耳。又名家不可失。”[4]慧根初启的玄奘,从此步入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