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曲女城
带着对无忧王的赞美与怀念,玄奘进入中印度境内后,来到了恒河边的曲女城。《大唐西域记》记载,在“清流交带”的摩裕罗城,有殑伽河流过,河边有大天祠,非常灵异,“其中有池,编石为岸,引殑伽水为浦,五印度人谓之殑伽河门,生福灭罪之所”[22],如此神异,经常引得成百上千的人在此会集、洗澡。殑伽河即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是中印度境内赖以生存的重要河流。在印度教的神话传说中,恒河是湿婆神散开的发丝,[23]印度人认为水可以去除灾祸。
恒河不仅是印度教的圣河,也孕育了佛教兴起的土壤。玄奘《大唐西域记》的“窣禄勤那国”中记载了“殑伽河源及提婆诱化”的故事。恒河宽约三四里,向东南流去,入海处宽度可达十几里,河水清苍,烟波浩渺,河中居住着众多精灵神怪,但从来不会祸害人间。玄奘难掩崇敬之情,特意品尝了圣水的味道,水味甘甜,淡淡的细沙随着水流上下浮沉,当地人称“福水”,常来此沐浴,洗去罪孽,或获得福寿,或死后沉河,使得灵魂有所归属。《新唐书》亦记载:“(天竺国)死者燔骸取灰,建窣堵,或委野中及河,饵鸟兽鱼鳖,无丧纪。”[24]每年1—3月的沐浴节,成千上万的朝圣者来到恒河边,在此饮水、沐浴、自沉,洗去罪业,希望得到神的启示,荡涤着躯体和灵魂。
7世纪上半叶,恒河两岸是戒日王的统治范围,而曲女城正是戒日王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唐西域记》卷五云:
羯若鞠阇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西临殑伽河,其长二十余里,广四五里。城隍坚峻,台阁相望。花林池沼,光鲜澄镜。异方奇货,多聚于此。居人丰乐,家室富饶。花果具繁,稼穑时播。气序和洽,风俗淳质。容貌妍雅,服饰鲜绮。笃学游艺,谈论清远。邪正二道,信者相半。伽蓝百余所,僧徒万余人,大小二乘兼功习学。天祠二百余所,异道数千余人。[25]
羯若鞠阇国是印度著名的古都,今天印度北方邦西部之卡瑙季城。梵文Kanyā意为“女子”,而kubja意为“曲背”,于是玄奘将其称为“曲女城”。同时,玄奘还听说了一个颇为传神的故事。曲女城原名“花宫”,国王梵受有1000个儿子、100个女儿,女儿们端庄漂亮。当时国境内有一位大树仙人,想要娶国王的女儿为妻,迫于仙人的威力,国王将幼女嫁给仙人,但仙人并不满意,大怒,并诅咒国王的女儿“九十九女,一时腰曲,形既毁弊,毕世无婚”,果然,国王的女儿们一瞬间都佝偻着背,此后,花宫便改名曲女城。早在玄奘之前的《法显传》和《往五天竺国传》中就有对曲女城的记载。羯若鞠阇国在法显的记载中称为罽饶夷城,法显来到这里时,“城接恒水,有二僧伽蓝,尽小乘学。去城西六七里,恒水北岸,佛为诸弟子说法处。传云:说无常、苦,说身如泡沫等。此处起塔犹在”[26]。法显所说的“塔”,正是玄奘所见的“城西北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如来在昔,于此七日说诸妙法”[27]。
玄奘在曲女城西北见到了阿育王所建的佛塔,是如来之前讲法的地方。这里的精舍中保存着佛牙,长一寸半多,泛着奇异的光泽。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朝拜瞻仰,守护佛牙的人为了避免这种嘈杂,于是规定了重税,瞻仰佛牙时必须缴纳重金,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争先恐后、络绎不绝的民众,他们乐于出钱,甚至暗自争胜,以缴纳钱财最多为傲。
玄奘到来时,这里人烟富庶,寺院林立。但这个帝国并没有维持很久,戒日王死后,王朝很快瓦解。965年,北宋僧人继业访印时,“至大曲女城,南临陷牟河,北背洹河,塔庙甚多,而无僧尼”[28],可见当时佛教已衰微并渐遭废弃。11世纪初,伽色尼王朝马默德入侵时,曲女城被毁。此时的玄奘从曲女城参观后匆匆而过,他尚不知在之后求学印度的生涯中,将与戒日王和曲女城已经结下不解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