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小国的自保心态
2025年11月01日
绿洲小国的自保心态
长期以来,西域绿洲城邦似乎并没有能力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政权,时常被南、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吐蕃等势力所控制,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使得各个绿洲城邦不得不尽力维护自己有限的领土和资源。隋唐时期的焉耆,守护着仅有的夹存在高昌与龟兹之间的绿洲资源,对任何敌对的、带有侵略性质的到来都表现出强烈的抵抗。
7世纪早期,西突厥一度控制了高昌和邻近各国,并指使高昌封锁玉门关经白龙堆去焉耆的大碛路,西域各国和内地的交往贸易与朝贡都须经过高昌,高昌于是从中获取厚利。在西域与中央王朝关系紧张时,高昌国甚至肆意拦截扣留过往商人、朝贡使者,连接中原的交通在高昌的肆意妄为之下濒临瘫痪,这使得十分依赖丝路商贸的焉耆国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此时的焉耆已十分虚弱,根本无法与高昌和西突厥抗衡。武德年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向唐请婚,高祖李渊在群臣“远交而近攻” 的战略建议下,许诺婚约,从此唐与西突厥交好,此举使得西域诸国获得了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的契机。唐贞观十二年(638),焉耆国王龙突骑支遣使唐朝,请求重开大碛路,试图与唐朝建立朝贡关系,得到大唐的庇护,早已将目光投向西域的唐太宗立即答应了这一请求。“大碛路”的开通势必影响高昌国的商贸,为此高昌国发动对焉耆国的武力征伐,双方陷入紧张的局势。
“小国在大国之间,不两属无以自安”[12],尽管焉耆拥有肥沃之地,享有鱼盐之利,但也只是在区域空间内维持自己的生存资源的取舍平衡。国势衰微、易于自守的特性使其拒绝为玄奘一行人提供马匹,这种态度,显示了一种自卑与自保交织的复杂情绪,使得玄奘在焉耆的行程虽然顺畅,但极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