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感知疾病威胁
2025年11月01日
5.2.2 感知疾病威胁
关于移动医疗用户采纳研究,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因素,也要考虑个体医疗行为相关因素[46]。相关研究通过模型对比,指出了TAM中的感知有用与HBM中的感知收益(perceived benefits,PB)的相似性,认为TAM和HBM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两者一定程度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TAM对医疗信息化服务的预测与解释能力[150]。根据HBM,个体决定是否采取某医疗行为时,若感知到自身受到疾病威胁,或者感知采取某种健康行为能够获取一定健康收益,并受到其他个体的行动提示因素影响时,其行使该健康医疗行为的意愿越高,而当个体感知采取某医疗行为的主观或者客观条件受到限制时,其健康医疗行为的行使意愿则越低[72,73]。Huang[150]在其研究中也证实感知疾病威胁显著正向影响远程监护(telecare)的用户采纳行为。
研究表明,移动健康服务的采纳行为是一项促进、保护和维持健康的活动,因而该行为被认为是一种应对潜在健康威胁的行为[46,151],而MCDMS能有效促进用户的疾病预防[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个体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疾病已经越发普遍,且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因此,无论是青年群体还是老年群体,当其感知到疾病威胁的可能性较大时,其使用MCDMS来预防疾病并改善自身健康状况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本章提出假设:
H3:感知疾病威胁正向影响用户MCDMS采纳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