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 结果讨论
(1)关于用户对MCDMS的有用性感知,本章的实证结果与以往多数研究结论一致。即在创新性IS服务使用情境下,用户的系统服务有用性感知对其采纳行为的影响是稳定且非常重要的[53,59,70],这其中包括移动医疗服务[28]。进一步地,考虑到慢性疾病患者由于遭遇长期的治疗与康复过程,该类潜在用户群体可能更关注于MCDMS是否能彻底有效地提供慢性疾病自我管理,因此,相对患者家属,慢性疾病患者的采纳意愿更容易受系统服务有用性感知的影响,该结论符合我们的直觉。
(2)作为经典TAM中另外一个对用户采纳意愿和使用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的核心构想,本章证实感知易用性对家属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影响。考虑到慢性病患者在我国多数以中老年为主,这类群体由于缺乏一定的IT自我效能[48],需要在年轻家属的指导协助下使用,因此相关移动医疗服务的初始用户更可能是家属而非年长的慢病患者[95]。本章的被试样本中,慢病患者多为年长群体,而患者家属则多为中青年群体,大部分家属表示如果系统操作较为困难时,会放弃使用MCDMS,可能的解释在于本章被试的个人创新倾向普遍较低。以往多数研究证实感知易用对年长用户采纳创新性IS服务的影响大于年轻群体[57,70],包括与医疗相关的信息化服务[53]以及移动医疗服务[31]。因此本章关于用户类型如何调节感知易用与采纳意愿关系的实证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与以往研究存在不一致。
另外,本章的实证结果也支持关于技术焦虑负向影响个体的MCDMS感知易用的假设,进一步验证了以往研究关于两者负向相关的研究结论[34,69]。即可通过减少潜在用户的技术焦虑间接提高其MCDMS的采纳意愿。
(3)除了感知有用与感知易用,潜在用户的感知疾病威胁程度也能够对用户的MCDMS采纳意愿产生正向影响,相关假设在本章中也得到了实证支持,且与基于健康信念模型HBM的用户医疗信息化服务采纳行为研究结论一致[180]。如何有效治愈各类慢性疾病长期以来是一个全球性的医疗难题,且慢性疾病更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导致社会个体均对周边可能存在的慢性疾病威胁感知持续增加,进而促进其采取相关医疗措施(如本章中的移动慢病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另外,本章证实家属相比较慢性病患者,在决定是否采纳MCDMS时更容易受感知疾病威胁的影响。这符合我们的直观感受,因为与已经长期遭遇慢性疾病的患者相比,由于MCDMS的便利性以及有助于随时随地进行慢病自我管理并获取所需的医疗资源,未患慢性疾病的家属感知到疾病威胁时,更倾向选择MCDMS而非选择线下门诊进行慢性疾病的预防。
(4)信任与风险在用户信息技术采纳和使用阶段的重要影响已经多次被证实,并在医疗领域内,被证实显著影响电子医疗或移动医疗的用户初始采纳与持续使用行为[5,37,40,100]。作为第一印象,潜在用户初始信任水平的形成有助于MCDMS良性人机交互经历的形成,并促进持续使用信任。本章的实证结果未证实初始信任水平对慢性病患者MCDMS采纳意愿的影响边际显著,但是对家属则不显著,且两种影响之间不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在于我国慢性疾病患者多为年长个体,缺乏移动应用使用经验作为参考[181],因此对MCDMS的初始信任水平更有利于促进其采纳意愿的形成。
另外,本章以生理和隐私风险作为用户感知MCDMS的主要风险维度,并证实对用户MCDMS采纳意愿的影响负向边际显著(
=-0.128,=1.895)。随着相关政策的完善和医疗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其他类移动医疗服务的逐渐普及,潜在用户对MCDMS服务的效率以及安全保障均形成一定的积极认知,导致风险感知对采纳意愿的负向影响也随之降低,符合本章的实证结论,即感知风险对慢病患者和家属的采纳意愿影响均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