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 用户类别的调节

5.2.6 用户类别的调节

在我国,如果没有家属的指导和辅助使用,年长的慢病患者通常会因为技术焦虑和使用成本方面的原因,而拒绝使用移动医疗服务[95]。因此,慢病患者的家属也就成了MCDMS的潜在用户,他们对MCDMS这一创新性医疗服务模式所持的态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159]。另外,在西方国家医疗情境背景下,即使针对自己的家属,个体仍然有医疗信息的隐私权,因此,西方学者并未较多关注于患者家属的医疗信息化服务采纳行为方面的研究。而我国特殊的医疗情境则与之相反,患者家属有义务照顾患病家属,且患者的医疗信息对其家属来说一般是透明的。来自对新加坡女性用户群体利用移动智能手机搜寻医疗信息相关服务的行为研究表明[81],个体的医疗信息化服务使用行为会影响其家属的使用动机。另一项来自中国台湾的研究也针对移动医疗服务,分析了患者直系家属移动医疗服务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且该研究并没有将患者被视为移动医疗服务的主要潜在用户[95]。本章考虑慢性病患者和家属两类潜在MCDMS用户群体,分析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在两类群体之间的差异化,并假设:

H7a:用户类别显著调节感知有用对MCDMS采纳意愿的正向影响

H7b:用户类别显著调节感知易用对MCDMS采纳意愿的正向影响

H7c:用户类别显著调节感知疾病威胁对MCDMS采纳意愿的正向影响

H7d:用户类别显著调节感知风险对MCDMS采纳意愿的正向影响

H7e:用户类别显著调节初始信任对MCDMS采纳意愿的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章的概念模型如图5-1所示。

图5-1 本章概念模型

另外,本章考虑用户性别、年龄、类别、教育背景以及月收入作为模型控制变量。一方面,我国男性与女性群体由于社会化属性不同,其行为与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160],需要在用户的IS采纳行为研究中有所考虑。而用户年龄在采纳决策制定过程中的调节效应在以往研究中也被反复证实[70]。另一方面,作为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属性,用户的教育背景与收入水平也在以往IS用户采纳与参与研究中被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Hippel et al.[161]的研究就指出相比其他人口统计特征群体,具备高学历的男性群体更倾向于尝试创新性的IT服务。而根据上述所述,慢性病患者和家属均是MCDMS的潜在用户,因此,本章将用户类别也纳入控制变量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