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测量模型检验

5.4.2 测量模型检验

测量模型检验包括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区分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和信度检验。

首先,使用最大方差旋转的主成分分析法检验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因子分析时的KMO值可以用于考察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当KMO>0.9时,非常适合;当0.8<KMO<0.9时,较适合;当0.7<KMO<0.8时,适合;当0.6<KMO<0.7时,较不适合;当0.5<KMO<0.6时,不合适;当0.4<KMO<0.5时,非常不合适。本章研究的KMO值为0.823,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在p=0.00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本章研究的样本数据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172]。旋转后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有7个,方差解释程度为68.645%。另外,感知风险的其中一个测度项——“使用MCDMS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问题”,因为因子载荷系数较小,交叉载荷因子较大,故删除[173]

进一步地,基于SmartPLS 2.0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5-4)显示,所有因子题项的载荷系数均显著且大于建议值0.5,没有出现交叉载荷较大的情况,进一步验证收敛效度较高。

表5-4 信度与聚合效度分析

续表

信度一般通过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α)测量,内部一致性通常用CR值(composite reliability,复合信度)测量。由表6-4,各个因子的α在0.639到0.843之间,CR在0.762到0.893之间,AVE(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平均方差提取值)在0.619到0.677之间,均大于以往研究给出的建议值0.6,0.7和0.5,由此说明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收敛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174]。此外,表5-5的结果显示各个因子的AVE的平方根均显著大于该因子与其他因子的相关系数值,由此说明测量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效度。

表5-5 区分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