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 结果讨论
医疗情境的特殊性以及移动应用的不确定性使得移动背景下的医疗服务用户采纳行为研究很有必要[199]。本章研究以305位潜在用户为研究对象,考虑具体研究情境,从解释水平理论中的距离视角出发,就当前移动慢病管理服务的不同年龄阶层用户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实证分析,实证结论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具体如下:
(1)King和He[133]关于TAM的元分析研究指出,多数研究均证实用户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不同情境下信息系统采纳行为的显著影响。考虑到绩效期望和努力期望类似于TAM中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本章指出了将绩效期望与努力期望作为MCDMS用户采纳行为关键性因素的合理性。通过实证发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均对青年用户群体与中老年用户群体的MCDMS采纳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地,绩效期望对中老年用户群体采纳意愿的影响程度要大于青年用户群体|
|=17.761,而努力期望对青年用户群体MCDMS采纳意愿要大于中老年用户群体|
|=9.182。以往信息系统领域内的多数用户采纳行为研究认为感知有用性对青年用户群体的信息系统采纳行为影响较大,而感知易用性则对年长用户群体的影响较大[57,70,200],而在移动医疗服务情境下,有相关研究证实用户年龄可能表现出不一样的调节作用。例如,Hung和Jen[28]的研究证实感知有用性显著影响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用户群体的移动医疗服务采纳意愿,而感知易用性相应的影响则不显著。此外,针对40岁以下的青年用户群体则相反,即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用户的行为态度,但是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却不显著。而在本章的移动慢病管理服务情境下,根据实证结果也得出了上述类似结论。
考虑到解释水平理论CLT在信息系统领域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解释不同类别用户的行为决策差异,本章基于该理论中的经验距离视角,对差异性假设的实证结论给予了较为合理的解释。而进一步的可能解释体现在信息技术的普及以及用户移动应用使用经验的增加,导致感知易用性对个体信息系统采纳行为的影响也随之减弱[53],而且由于移动慢病管理服务所涉及的治疗生理风险较大,治疗周期较长,使得年长用户群体可能更关注系统服务对治愈或预防慢性疾病的效果,并在患者家属的协助下使用。因此在本章的研究情境下,中老年用户群体更加关注对服务系统的绩效期望。本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丰富了用户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的情境化研究成果。
(2)以往研究多从主观规范、网络外部性出发考虑社会群体因素对用户信息系统采纳行为决策的影响。当前市场上存在较多的针对不同用户和不同疾病的移动慢病管理服务,考虑到该类服务与个人生理健康休戚相关,潜在消费者会倾向于通过观察其他实际用户的实际采纳行为而放弃其在IS初始采纳阶段形成的关于IS服务的初始感知,进而表现出一定从众行为[188]。
本章的实证结果证实了从众行为对青年用户群体和中老用户群体MCDMS采纳意愿的正向影响均显著,且进一步证实了从众行为对中老年用户群体采纳意愿的影响要大于青年用户群体|
|=14.309。一般情况下,年长者表现得比较保守,有明显的风险规避倾向[201],可以推断该类人群更倾向于与社会中其他群体的决策行为保持一致,以规避风险。Venkatesh et al.[57,70]的系列研究也证实了主观规范对年长用户的信息系统采纳行为影响更大,本章研究对可能的社会影响因素进行了扩展和改进,且针对用户年龄调节作用的实证结果得出了与以往研究一致性的结论。
(3)以往研究较多关注了用户行为习惯对IS采纳行为的积极影响[202],而忽略了习惯形成对创新性信息系统用户采纳行为的阻碍作用。Lu et al.[202]的研究证实了线下习惯负向影响用户从线下银行向线上银行使用转移意愿。同样的,线下就医习惯是潜在用户使用传统医疗过程中产生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会导致个体进行医疗决策时,引导自己无意识地选择传统医疗服务,而忽略诸如移动医疗等其他可选方案[203]。但根据实证检验结果,上述假设的负向影响在本章中不显著,即线下就医习惯并不会对青年群体和中老年群体的MCDMS采纳意愿产生阻碍作用。
移动应用的使用程度在各类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正逐年上升[122],越来越多的人会切身感受到使用移动环境下的各类服务相对于传统的渠道带来的相对收益(不受时空限制,价格优势且便利)。因此,长期形成的线下就医习惯并不会消除该类群体对MCDMS这一新兴就医服务模式的兴趣。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正选择通过在线医疗社区这一渠道获取医疗服务咨询和医疗信息获取等医疗服务[204],这也为本章的实证结论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4)UTAUT及UTAUT2的情境化应用在IS用户采纳行为研究领域较为普遍[185],且Huang[150,180]在其研究中指出医疗信息技术服务的用户采纳行为研究需要考虑医疗行为因素。本章结合保护动机理论PMT,考虑了该理论中的两个威胁评估因素对MCDMS用户采纳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感知易感性仅对青年用户群体的采纳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中老年用户群体的影响不显著,这与本章研究假设的年龄调节效应相反。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当个体感知到自身容易受到慢性疾病威胁时,由于日常生活工作的压力,以及对新生事物乐于接受的态度[45],青年用户群体相比较中老年用户群体,更乐于使用不受时间、空间和情境等方面的限制,且方便高效的MCDMS进行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
此外,感知严重性仅对中老年用户群体的采纳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青年用户群体采纳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实证结果支持本章所提出的对比假设,并与Guo et al.[46]的研究结论一致,即年龄正向调节用户感知严重性对其移动医疗服务使用态度的影响。前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中老年用户群体的慢病患病经历显著高于青年用户群体,当个体感知到不采取任何医疗措施会导致病情更为严重时,中老年用户群体会更容易考虑到个人身体素质等原因而选择采纳MCDMS等医疗服务。
(5)青年用户群体与中老年用户群体在移动应用使用经验方面存在不同,即与MCDMS采纳行为存在经验距离差异。根据解释水平理论CLT,上述经验距离差异会导致两类群体在偏好、预期和判断等心理过程以及行为反应方面的差异。本章的实证结论证实了基于解释水平理论中的经验距离视角所提的大部分对比假设,即感知到的系统绩效期望、从众行为和感知严重性显著影响了中老年用户的系统采纳意愿,而青年用户群体的采纳意愿则受其感知的系统努力期望的影响更大。本章研究结论丰富了解释水平理论应用于IS个体用户采纳行为方面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