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 坤(地)上 乾(天)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新译】泰卦卦辞:泰卦由否卦的《坤》地阴小往上、《乾》天阳大下来构成,天地交换而万物通泰,上下交心则志同道合,因而吉善祥和、美善亨通。
【新注】泰:卦名。泰,通达,通畅,美好。《周易音义》:“泰,如字,大通也。郑云:通也。马云:大也。”
【新解】追梦造福讲究的是最佳效应,要达到通畅美好的结果。泰卦的卦象和卦辞告诫人们,追梦造福必须天地交通、上下交通、阴阳交通、内外交通、刚柔交通,只有这样才能吉善祥和、美善亨通。程颐说:“小,谓阴。大,谓阳。往,往之于外也。来,来居于内也。阳气下降,阴气上交也。阴阳和畅,则万物生遂,天地之泰也。以人事言之,大则君上,小则臣下,君推诚以任下,臣尽诚以事君,上下之志通,朝廷之泰也。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君子来取于内,小人往处于外,是君子得位,小人在下,天下之泰也。泰之道,吉而且亨也。”刘牧说:“往来者,以内外卦言之,由内而之外为往,由外而复内为来。”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新译】泰卦初九:用茅草编织相连成屋盖(茅屋顶),是因为不编织而盖在屋上的茅草容易被风吹走。如今编织好了茅屋,征行外出无后顾之忧,因而吉善祥和。
【新注】茅茹:用茅草编织相牵连成的草舍。茅,草。《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绹。”茹,用索绹将茅相牵连的样子。王弼《注》:“茹,相牵引之貌也。”尚存古义。以其汇:因为茅屋盖的茅草不用索绹编织牵连起来,就要被风吹得茅草倒竖。以,因为。其,代词,指茅草。汇,屋顶茅草齐竖之状。《尔雅·释兽》:“汇,毛刺。”毛刺今谓之“刺猬”。“猬”亦书作“蝟”。帛书作“胃”,盖同音通假。猬毛齐竖。《汉书·贾谊传》:“反者如猬毛而起。”草舍茅棚,如不以索绹将茅草牵引系于木架之上,则茅草被风刮得纷纷而起有如刺猬之毛齐竖。防范于未然,故吉。茅屋草舍的建设,在我国,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考古学上发现我国在母系氏族社会就已经出现了房屋,半坡遗址中,方形房屋复原图反映出来的那些房屋均为茅草相牵引而成。茅屋如不将其茅以绳牵引系住则易被风吹散,故杜甫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人释“汇”为“类”。征:出门远行,走远路。
【新解】泰卦初九爻辞告诫人们,追梦造福需要解除后顾之忧。刘向说:“贤人在上位,则引其类而聚之于朝;在下位,则思与其类俱进。在上则引其类,在下则推其类。故汤用伊尹,不仁者远而众贤至,类相致也。”程颐说:“初以阳爻居下,是有刚明之才而在下者也。时之否,则君子退而穷处;时既泰,则志在上进也。君子之进必与其朋类相牵援,如茅之根然,拔其一则牵连而起矣。茹,根之相牵连者,故以为象。汇,类也。贤者以其类进,同志以行其道,是以吉也。君子之进,必以其类,不惟志在相先,乐于与善,实乃相赖以济。故君子、小人,未有能独立不赖朋类之助者也。自古君子得位,则天下之贤,萃于朝廷,同志协力,以成天下之泰;小人在位,则不肖者并进,然后其党胜而天下否矣。盖各从其类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新译】泰卦九二:没有渡河工具,因而趟水涉河,没有遗失宝马,(这是因为)没有忘记渡河前得赏于中军。
【新注】包荒:没有渡河用的工具——匏。包,借为“匏”。荒,帛书作“妄”。妄,无。《集韵》:“妄,无也。”用冯河:用徒涉的方式渡河。《尔雅·释训》:“冯河,徒涉也。”《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毛《传》:“冯,陵也。徒涉曰冯河,徒搏曰暴虎。”《音义》:“冯,音凭。”不遐遗:不遗遐。宾语前置。如《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遐,帛书作“騢”。騢,赤白色的杂毛马。朋亡:帛书作“弗忘”。弗忘,不忘。弗,不也。尚:通“赏”。尚、赏古通用。中行:中军,商代军队建制单位。一行盖为一百人。有左行、中行、右行之分。《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戊戌卜,扶:缶中行征方?九日丙午苒……”寒峰云:“师,马,射是三百为一整体,内分右、中、左三个行列,一行列即为一百,这应是基本的行列单位。”
【新解】追梦造福行为必须符合通泰之道。作战勇敢,不畏艰难险阻,牵着宝马趟水渡河作战,英勇向前,没有忘记渡河前得赏于中军。这就是我们祖先追梦造福通泰成功的典型模范,值得发扬光大。荀爽认为泰卦九二爻辞的“中行”是“行中和”,谓践行中和之道。朱熹认为是“中行之道”。朱熹说:“九二以刚居柔,在下之中,上有六五之应,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占者能包容荒秽而果断刚决,不遗遐远而不昵朋比,则合乎此爻中行之道矣。”或以为践行中庸之道。《易经》中有五条爻辞有“中行”二字:《泰》九二“得尚于中行”、《复》六四“中行独复”、《益》六三“有孚中行”、《益》六四“中行告公”、《夬》九五“中行。无咎”。有解释为荀林父的,有解释为中军的,也有解释为行中(路中间)的。《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盖叹言行完全符合道德规范的人少而有所偏倚的人多。孟子说:“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这些古代文献也可以作为《易经》“中行”的注释。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新译】泰卦九三:没有平静的水面就无法反映波浪,没有往去就不会有来复。艰难困苦时刻依然能够恪守贞固公正的道德原则,自然没有灾害,努力珍惜恤忧自己宝贵的诚信之心,一定于食有福。
【新注】无平不陂:陂,帛书作“波”。无平不波,没有平静的水面就反映不出波浪来。说明波浪是相对于平静的水面而言的,也就是说水平面是波浪的参照系统。《说文解字》:“波,水涌流也。从水皮声。”无往不复:没有去往,就不会有来复。
艰贞:艰难时刻依然能够恪守贞固公正的道德原则。勿恤其孚:努力珍惜恤忧自己宝贵的诚信之心。勿,勿勿。殷切貌。此译为努力珍惜。恤,忧。《说文解字》:“恤,忧也。”孚,诚信。于食有福:有口福。
【新解】泰卦九三爻辞告诫人们,追梦造福必须迎难而上,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艰险时刻越是要恪守贞固公正的道德原则、珍惜恤忧自己宝贵的诚信善心。程颐说:“三居《泰》之中,在诸阳之上,泰之盛也。物理如循环,在下者必升,居上者必降,泰久而必否,故于泰之盛与阳之将进,而为之戒曰:无常平安而不险陂者,谓无常泰也;无常往而不返者,谓阴当复也。平者陂,往者复,则为否矣。当知天理之必然,方泰之时,不敢安逸,常艰危其思虑,正固其施为,如是则可以无咎。”徐直方说:“小人所以胜君子者,非乘其怠,则攻其隙。艰则无怠之可乘,贞则无隙之可攻。如此则可以无咎,可以勿忧其孚矣。”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新译】泰卦六四:往来不停地追梦造福,自己却不富有,邻居也不富有,原因是没有严格恪守诚信道德底线。
【新注】翩翩(piān):往来不息貌。《诗·小雅·巷伯》:“缉缉翩翩,谋欲谮人。”不富:没有发财。富,财物多。与“贫”相对。不戒以孚:没有严格恪守诚信道德底线。孚,诚信。
【新解】追梦造福必须恪守诚信道德底线。否则,一切努力都要落空。李简说:“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乃天地之交泰也。上以谦虚接乎下,下以刚直事乎上,上下相孚,乃君臣之交泰也。君臣交泰,则天下泰矣。故下三爻皆以刚直事其上,上三爻皆以谦虚接乎下。四当二卦之交,故发此义。”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新译】泰卦六五:帝乙嫁女以年龄大小为次序。筮得大吉之占。
【新注】帝乙:商代国王,纣王的父亲。在位时国势已衰落。归妹:嫁女。归,嫁。妹,少女。帝乙曾把女儿嫁给周文王,《诗·大明》歌咏其事。《九家易》:“妇人谓嫁曰归。故言‘帝乙归妹’。”以祉:以齿。祉,帛书作“齿”。以齿,以年龄序齿为原则。一说以祉,以福祉为原则。祉,幸福,福祉。元吉:大吉。《象传》则以“以祉元吉”句读,谓“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认为六五下居于九二,以中和相承而得行中正之道,以获福祉元吉。
【新解】爻辞易“齿”为“祉”,反映了古人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向往幸福,追求和平,渴望大吉,《易经》作者将其体现在政治、经济、战争、社会、生活、家庭、婚姻的方方面面。程颐说:“史称汤为天乙。厥后有帝祖乙,亦贤王也。后又有帝乙。《多士》曰:自成汤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恤祀。称帝乙者,未知谁是。以爻义观之,帝乙制王姬下嫁之礼法者也。自古帝女虽皆下嫁,至帝乙然后制为礼法,使降其尊贵,以顺从其夫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新译】泰卦上六:城墙被攻破,崩倒在城壕里,乃是急切用师惹的祸。从邑里传来了命令:必须严格践行贞固公正。筮卦得吝难之占。
【新注】复:覆也,倾覆,倒塌。隍:没有水的城壕(护城河)。城墙脚下的沟,有水的称为池,没有水的称为隍。
【新解】“勿用师”一般解释为“不要用兵打仗”。体现了古人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宝贵思想。朱熹说:“泰极而否,‘城复于隍’之象。戒占者不可力争,但可自守,虽得其贞,亦不免于羞吝也。”吴慎说:“初、四以气类,言二体之始也。三、上以时运,言二体之终也。二、五以主泰,言二体之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