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 离(火)上 艮(山)下

旅:小亨。旅。贞,吉。
【新译】旅卦卦辞:军旅既要少而精又要具备美德亨通,这样的军旅才能践行贞固公正、吉善祥和等核心价值观。
【新注】旅:卦名。周人的军队编制单位,五百人为旅。小:帛书作“少”。
【新解】朱熹说:“旅,羁旅也。山止于下,火炎于上,为去其所止而不处之象,故为旅。以六五得中于外,而顺乎上下之二阳,《艮》止而《离》丽于明,故其占可以小亨,而能守其旅之贞则吉。”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新译】旅卦初六:军队将士上下猜疑则军心涣散,军心涣散则战斗力减弱,军队没有战斗力则溃不成军、不堪一击。这样的军队是一定要遭殃的。
【新注】琐琐:读若“惢惢”。意思是互相猜疑。斯其所取灾:这就是军队所以毁灭的原因。
【新解】陆绩说:“琐琐,小也。《艮》为小石。故曰‘旅琐琐’也。履非其正,应《离》之始。《离》为火,《艮》为山,以应火,灾焚自取也。故曰‘斯其所取灾’也。”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新译】旅卦六二:军队停止前进以后安营扎寨,对老百姓实行烧杀掳掠,连抓到的儿童也不放过。(这反映了当时军队的野蛮和残酷。)
【新注】爻辞帛书作:“旅即次,坏其茨,得童剥。贞。”即次:已经宿营。次,舍也。引申为宿营。《说文解字》:“次,不前不精也。”不精借为“不进”。不进不前即宿营也。古文次字正像军营。坏其茨:毁坏茅苇所盖的民房。《说文解字》:“茨,以茅苇盖屋。”《释名·释宫室》:“屋以草盖曰茨。”得童剥:杀害一个儿童以祭奠军营。
【新解】旅卦六二爻辞反映了当时侵略军队的野蛮和残酷。程颐说:“二有柔顺中正之德,柔顺则众与之,中正则处不失当,故能保其所有。”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新译】旅卦九三:军队疏散了自己的营房,抛弃了已经剥杀的儿童。问筮得危厉之占。
【新注】参考本卦六二爻辞注释。
【新解】丘富国说:“九三爻辞,全与二反。二‘即次’而三‘焚’,二‘得童仆’而三‘丧’,二之贞‘无尤’,三之贞则‘厉’者,二柔顺得中,三过刚不中故也。过刚岂处旅之道哉?”《周易折中》案:“三得位,故亦有即次象,以其过刚,故焚之也。六爻惟二三言‘次’,得位故也。”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新译】旅卦九四:军队在军营驻防地点得到上级进攻命令,并授以前进砍伐的大斧,战士们满腹牢骚,极为不满。
【新注】资斧:即齐斧,黄钺斧。《周易音义》:“得其资斧。如字。子夏传及众家并作齐斧。张轨云:齐斧盖黄钺斧也。张晏云:整齐也。应劭云:齐,利也。虞喜《志林》云:齐当作斋,斋戒入庙而受斧。”我心不快:我心中不高兴。
【新解】旅卦九四爻辞反映了军队厌战的思想情绪。蒋悌生说:“凡卦爻阳刚皆胜阴柔,惟旅卦不然,二、五皆以柔顺得吉,三、上皆以阳刚致凶。六爻,六五最善,二次之,上九最凶,三次之,九四虽得其处,姑足以安其身而已,岂得尽遂其志。”《周易折中》案:“四居位非正,故不曰‘即次’,而曰‘于处’,在《旅》而处多惧之地,故虽得资与六二同,而未免加斧以自防卫。其未忘戒心可知。安得快然而安乐乎?”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新译】旅卦六五:张弓射猎野雉,一箭而亡其命,以此而扬名善射。
【新注】誉命:帛书作“举命”。举命,扬名。举,张扬,抬举。命,名也。
【新解】《朱子语类》:“《易》中凡言‘终吉’者,皆是初不甚好也。”《周易折中》案:“古者士大夫出疆则以贽行,而士执雉以相见。射雉而得,是进身而有阶之象也。信于友则有誉,获乎上则有命。”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
【新译】旅卦上九:乌鸦分巢做窝,军人也疏散盖营房,先掴草后掴桃树,丢失牛于易地,军心因此而大乱。
【新注】爻辞帛书作:“乌棼其巢,旅人先芙后掴桃,亡牛于易。凶。”乌棼其巢,乌鸦分巢做窝。棼,通“分”。旅人先芙后掴桃,军人先掴草而后掴桃。芙,草也。《说文解字》:“芙,草也。味苦,江南食以下气。从草,夭声。”掴,帛书从手从虎。批也,打也。
【新解】徐几说:“旅贵柔顺中正,三阳爻皆失之,而最亢者上九也。”范仲淹说:“内止而不动于心,外明而弗迷其往。以斯适旅,故得小亨而贞吉。夫旅人之志,卑而自辱,高则见疾,能执其中,可谓智矣。故初‘琐琐’,卑以自辱者也。三‘焚次’而上‘焚巢’,高而见疾者也。二‘怀资’而五‘誉命’,柔而不失其中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