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 兑(泽)上 离(火)下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新译】革卦卦辞:为革故鼎新而祭祀的日子更要严格遵守诚信原则,恪守美善开始、美善亨通、先义后利、贞固公正等核心价值观,悔恨就会消失。
【新注】革:卦名。革故鼎新,改革。帛书作“勒”。勒,刻也。《释名·释言语》:“勒,刻也。刻识之也。”《礼记·月令》:“物勒工名。”郑《注》:“勒,刻也。”《书序》疏引《易通卦验》郑《注》:“刻,谓刻石而记识之也。”今日所出土之甲金石文皆昔人所刻也。巳日:祭祀的日子。干宝说:“天命已至之日也。”
【新解】何楷说:“‘巳日’,即六二所谓‘巳日’也。‘乃孚’,即九三、九四、九五所谓‘有孚’也。‘悔亡’,即九四所谓‘悔亡’也。所以云‘巳日’者,变革天下之事,不当轻遽,乃能孚信于人。乃,难辞也。下三爻,方欲革故而为新,故有谨重不轻革之意;上三爻,则故者已革而为新矣。九四当上下卦之交,正改命之时,故‘悔亡’独于九四见之,即《彖传》所云‘革而当,其悔乃亡’也。”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新译】革卦初九:用黄牛皮主祭食。
【新注】巩:帛书作“共”。共,共祭。《周礼·春官·太祝》:“辨九祭。一曰命祭,二曰衍祭,三曰炮祭,四曰周祭,五曰振祭,六曰襦祭,七曰绝祭,八曰缭祭,九曰共祭。”郑玄《注》:“共犹授也。主祭食,宰夫授祭。《孝经》说:‘共绥执挽。’”
【新解】龚焕说:“《易》言‘黄牛之革’者二:《遁》之六二,居中有应,欲遁而不可遁者也;《革》之初九,在下无应,当革而不可革者也。所指虽殊,而意实相类。”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新译】革卦六二:祭祀日而改革,出兵后旗开得胜,吉善祥和,没有灾咎。
【新注】革之:改革祭祀。
【新解】熊良辅说:“六二为内卦之主,故卦辞之‘巳日’见之于此。卦曰‘巳日乃孚’,爻曰‘巳日乃革’者,孚而后革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新译】革卦九三:征伐失利,问筮又得危厉之占。革故鼎新的话反复强调,上下团结一致拥有诚信美德。
【新注】革言:革故鼎新的话。有孚:有诚信。
【新解】吕大临说:“九三居下体之上,自初至三,遍行三爻,革之有渐,革道以成,故曰‘革言三就’,至于三则民信之矣,故‘有孚’。”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新译】革卦九四:悔恨消失。有诚信致力于改革使命,吉善祥和。
【新注】有孚改命:有诚信致力于改革使命。改,改革。命,使命。
【新解】胡炳文说:“自三至五皆言‘有孚’。三议革而后孚,四有孚而后改,深浅之序也;五未占而有孚,积孚之素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新译】革卦九五:大人突然改变了主意,虽然没有占问但是有诚信。
【新注】虎变:突然改变主意。有孚:有诚信。
【新解】郑汝谐说:“革之道久而后信,五与上,其革之成乎。五,阳刚中正,居尊而说体,尽革之美,是以未占而有孚也。其文晓然,见于天下,道德之威,望而可信,若卜筮,罔不是孚,‘虎变’之谓也。”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新译】革卦上六:大人突然改变主意,小人吓得脸变了颜色。征伐失利,凶险。居于贞固公正,则吉善祥和。
【新注】豹变:突然改变主意。
【新解】龚焕说:“初言‘巩用黄牛’,未可有革者也。二言‘巳日乃革’,不可遽革者也。三言‘革言三就’,谨审以为革者也。皆革道之未成也。四言‘有孚改命’,则事革矣。五言‘大人虎变’,则为圣人之神化矣。上言‘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则天下为之丕变,而革道大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