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妹  震(雷)上 兑(泽)下

54.归妹   震(雷)上 兑(泽)下

归妹:征凶,无攸利。

【新译】归妹卦卦辞:嫁女之时不应举行征伐战争,进行战争对嫁女来说是不吉利的。

【新注】归妹:卦名。嫁女。张衡《灵宪》:“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

【新解】归妹,各本均作“归妹”,唯汉石经残字作“归昧”。《周易音义》:“归妹,妇人谓嫁曰归。妹者少女之称。”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新译】归妹卦初九:按照年龄大小依次嫁女,虽然有困难也能够克服,于不嫁女的时候征伐他方则吉善祥和。

【新注】归妹以娣(dì):帛书作“归妹以弟”。归妹以弟,少女出嫁当以年龄是否合格为条件。弟,次序,古代次第字但作“弟”。跛能履:帛书作“跛能利”。跛能利,艰难而变为顺利。跛,蹇也,行难也,《说文解字》:“蹇,跛也。”跛,喻艰难。能,而也。利,利足,引申为顺利。

【新解】孔颖达说:“征吉者,少长非偶,为妻而行则凶,为娣而行则吉。”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新译】归妹卦九二:目小而能视物看人,利于隐士问筮。

【新注】幽人:幽居之人,指隐士。《后汉书·李陈庞陈桥列传》:“结瓮牖而辞三命,殆汉阳之幽人乎?”《注》:“《易》曰:‘履道坦坦,幽人贞吉。’”乃《履》九二之辞也。孟浩然《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诗:“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是幽人乃隐士之证也。

【新解】李镜池说,幽人是指家庭妇女。因为古代妇女被幽禁在家里,跟囚犯一样。李氏盖欲将此卦一以贯之,故有斯说。郭雍说:“九二刚中,贤女也。守其幽独之操,不夺其志。故曰:‘利幽人之贞。’”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新译】归妹卦六三:妹姊同嫁一夫,但又同时被休弃返回娘家。

【新注】须:帛书作“嬬”。嬬,妾也。小老婆。《说文解字》:“嬬,弱也。一曰下妻也。”下妻即小妻,也就是小老婆。《广雅·释亲》:“妾谓之嬬。”反归:被休弃回娘家。

【新解】朱骏声说:“反归者,归而反出也……《春秋》曰来归。自女家言之曰来,自夫家言之曰反。《诗》云:不思其反。此弃归之词。《谷梁传》曰:礼,妇女谓嫁曰归,反曰来归。”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新译】归妹卦九四:嫁女的时间推迟了,这是有缘故的。

【新注】愆期:愆,帛书作“衍”。衍,借为“延”。衍、延,双声叠韵。衍期,延期。迟归:晚嫁。有时:或有所等待。时,通“伺”,等待。《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新解】胡瑗说:“以刚阳之质,居阴柔之位,不为躁进,故待其礼之全备,俟其年之长大,然后归于君子。斯得其时也。迟,待。”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新译】归妹卦六五:帝乙在日月既望的大吉日子里嫁女,其嫁妆打扮非常朴素。

【新注】帝乙:商代国王,纣王的父亲。在位时国势已经衰落。归妹:帝乙曾把女儿嫁给周文王,见《诗·大明》。其君:指帝乙之女。未嫁之前称妹,已嫁之后称君夫人。《论语·季氏》:“邦君之妻,邦人称之曰君夫人。”此处“其君”盖君夫人之简称。袂(mèi):衣袖。《晏子春秋·内·杂(下)》:“张袂成阴,挥汗成雨。”代指衣着装饰、打扮。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帝乙嫁女时,他的女儿的打扮还不如陪嫁的姑娘打扮得漂亮。

【新解】月几望:帛书作“日月既望”。周历以每月十五、十六日至廿二、廿三日为既望。后称农历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新译】归妹卦上六:女捧着空盘子,士宰羊而不出血,无所利也。

【新注】刲(kuī):宰割。

【新解】李镜池说:“《仪礼》:‘妇人三月,然后祭行。’‘妇人三月,乃奠菜。’《少年馈食礼》:‘主妇设黍稷,祭则司马刲羊,司士击豕。’说明婚后三个月,祭祀时主妇参加助祭,奉(捧)筐装着祭品如粢米等进行祭奠;士宰羊献牲。但现在说女所奉(捧)的筐里没有东西,士宰羊而没有血,表明不是真的,是梦境。这是梦占辞。‘无攸利’,筮占兆辞,与恶梦相应。这个婚姻专卦说的是姊妹共夫婚俗,这是群婚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