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  坎(水)上 艮(山)下

39.蹇   坎(水)上 艮(山)下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新译】蹇卦卦辞:利于迁往西南,不利于迁往东北。利于拜见大人。贞固公正,吉善祥和。

【新注】蹇(jiǎn):行走困难,引申为迁徙。利西南,不利东北:西南暖和利冬天居住,东北寒冷不利过冬,故为避寒冷而迁徙则往西南好,不宜留在东北。寒冷季节,西南气温宜人,适合居住,故往蹇其处。东北天寒地冻,不适合居住,更不能往东北迁徙,越往东北,气温越低。利见大人:这种大迁徙,当见大人以讨主意。利,宜也,应当也。

【新解】程颐说:“《蹇》,《序卦》:‘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睽乖之时,必有蹇难,《蹇》所以次《睽》也。蹇,险阻之义,故为蹇难。为卦《坎》上《艮》下。《坎》,险也。《艮》,止也。险在前而止,不能进也。前有险陷,后有峻阻,故为蹇也。”《周易折中》案:“《易》‘西南’‘东北’之义,先儒皆以《坤》《艮》二卦释之,故谓西南属地而平易,东北属山而险阻。然以文意观之,所谓‘西南’者,西方、南方;所谓‘东北’者,东方、北方。非指两隅而言也。此义自坤卦发端,而《蹇》《解》彖辞申焉。参之诸卦大义,则《坤》者宜后而不宜先者也,《蹇》者宜来而不宜往者也,《解》或可以有往,而终以来复为安者也。然则西南当为退后之位,东北当为进前之方。《坤》在后之地则可以得朋,在先之地则利于丧朋。《蹇》当退而居后,不可进而当先,此两卦之义也。难既解矣,或可以有进往,故无‘不利东北’之文。然曰‘利西南’者,终以退复自治为安也。盖文王之卦,阳居东北,阴居西南,阳先阴后,阳进阴退。大分如此。似非险易之说也。”

初六:往蹇来誉。

【新译】蹇卦初六:往来迁徙使用车子。

【新注】誉:帛书作“舆”,车子。舆、誉,古音同。

【新解】朱熹说:“往遇险,来得誉。”王弼说:“处难之始,居止之初,独见前识,睹险而止,以待其时,故往则遇蹇,来则得誉。”朱熹释“往蹇”为“往则遇险”,“来誉”为“来则得誉”。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新译】蹇卦六二:王家奴隶为了主人迁徙匆忙奔走。

【新注】王臣:帛书作“王仆”。仆,家奴。臣,亦家奴。臣、仆、奴,都是对贱人的称呼。蹇蹇:急行的样子。匪躬之故: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王家。躬,身。自身,自己。

【新解】程颐说:“二以中正之德居《艮》体,止于中正者也。与五相应,是中正之人,为中正之君所信任,故谓之王臣。”九三:往蹇来反。

【新译】蹇卦九三:为迁徙往来反复奔走。

【新注】反:借为“返”。

【新解】吴慎说:“九三刚正,为《艮》之主,所谓见险而能止者,故来而能反止于其所。”

六四:往蹇来连。

【新译】蹇卦六四:迁徙的人往来络绎不绝。

【新注】连:不断,不绝。

【新解】朱熹说:“连于九三,合力以济。”荀爽说:“蹇难之世,不安其所,故曰‘往蹇’也。来还承五.则与至尊相连,故曰‘来连’也。”《周易折中》案:“荀氏以‘来连’为承五,极为得之。《易》例:凡六四承九五,无不著其美于爻象者,况《蹇》有‘利见大人’之文乎?若三则于五无承应之义,而为内卦之主,固不当与四并论也。”

九五:大蹇朋来。

【新译】蹇卦九五:大举迁徙朋友都来帮忙。

【新注】朋:朋友。

【新解】朱熹说:“‘大蹇’者,非常之蹇也。九五居尊,而有刚健中正之德,必有朋来而助之者。占者有是德,则有是助矣。”《周易折中》案:“二、五,独无‘往来’之文。盖君臣相与济蹇者,其责不得辞,而于义无所避。犹之遁卦诸爻皆‘遁’,六二独以应五而固其不遁之志也。”“凡《易》之应,莫重于二、五。故二之称‘王臣’者,指五也;五之称‘朋来’者,指二也。如在下者占得五,则当念国事之艰难,而益致其‘匪躬’之节;如在上者占得二,则当谅臣子之忠贞,而益广其‘朋来’之助。正如朱子说乾卦二五相为宾主之例也。推之《蒙》《师》诸卦,无不皆然。”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新译】蹇卦上六:收拾行李往来迁徙。吉善祥和,利于拜见大人。

【新注】硕:帛书作“石”。硕、石,古音同。石,借为“拓”。拓也作“摭”。《方言》:“摭,取也。”

【新解】项安世说:“上六本无所往,特以不来为往耳。初六本无所来,特以不往为来耳。”《周易折中》案:“《易》卦上与五虽相比,然无随从之义者,位在其上,故于象如事外之人,不与二、三、四同也。惟有时取尚贤之义,则必六五遇上九乃可。《大有》《大畜》《颐》《鼎》之类是也。《随》以九五遇上六,亦取下贤之义,则以卦义刚来下柔故耳。至于以上六遇九五,吉者绝少,而凶吝者多。盖以渐染于阴,为刚中正之累。《大过》《咸》《夬》《兑》之类是也。惟是卦有‘利见大人’之文。而以九五为义者,则上六与五相近,可以反而相从。《讼》《巽》之彖,以九五为大人矣,而上九以刚遇刚,则不相从也。《升》彖亦言‘用见大人’矣,而卦无九五,故言‘用见’以别之。独《蹇》《萃》之彖,以九五为‘大人’,而遇之者上六也。以柔遇刚,则有相从之义。故《萃》则‘赍咨’求萃于五而‘无咎’,《蹇》则来就于五而得吉。《蹇》之上优于《萃》者,聚极则散,难极则解也。乾卦二、五而外,爻辞言‘利见大人’者,惟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