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  坤(地)上 离(火)下

36.明夷   坤(地)上 离(火)下

明夷:利,艰贞。

【新译】明夷卦卦辞:见飞鸟鸣鴺,不忘先义后利,艰难困苦之际更应恪守贞固公正原则。

【新注】明夷:卦名。本为鸟名,即鸣鴺。荀爽以为飞鸟。李镜池考定为鸣鴺(详《古史辨》第三册)。《周易音义》:“夷,伤也。”

【新解】程颐说:“《明夷》,《序卦》:‘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夫进之不已,必有所伤,理自然也。《明夷》所以次《晋》。为卦《坤》上《离》下,明入地中也。反《晋》成《明夷》,故义与《晋》正相反。《晋》者,明盛之卦,明君在上,群贤并进之时也。《明夷》,昏暗之卦,暗君在上,明者见伤之时也。日入于地中,明伤而昏暗也。故为《明夷》。”李舜臣说:“《易》卦诸爻,《噬嗑》之九四,《大畜》之九三,曰‘利艰贞’,未有一卦全体以利艰贞为义者。此盖睹君子之明伤为可惧,而危辞以戒之,其时可知也。”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新译】明夷卦初九:鸣鴺鸟在空中飞翔,垂下它的翅膀。一位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在旅途上,三天未吃东西,有所往,他的主人批评了他。

【新注】明夷于飞:鸣鴺鸟在空中飞翔。垂其翼:帛书作“垂其左翼”。谓垂下左边的翅膀。君子于行:君子在旅途上。于,在,介词。行,旅途上。三日不食:三天未吃东西。有攸往:朝着一个地方去。主人有言:主人有批评。

【新解】俞琰说:“居《明夷》之初,不敢高飞,遂垂敛其翼以向下。此见几之明,不待难作而早避者也。夫知几而早去,此君子独见,主人固不识也。岂得无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新译】明夷卦六二:鸣鴺鸟被伤了左股,施行取用健壮的坐骑追射所致。吉善祥和。

【新注】夷于左股:伤了左股。夷,伤。《小尔雅·广言》:“夷,伤也。”《序卦传》:“夷者,伤也。”拯:乘。朱熹解为“救”。

【新解】朱熹说:“伤而未切,救之速则免矣。故其象占如此。”王宗传说:“六二文明之主也。以六居二,柔顺之至。文王以之。”《周易折中》案:“《明夷》与丰卦略相似。然《丰》者明中之昏,《明夷》则昏极而不复明也。两卦皆以上六为昏之主,六二为明之主。既为明之主,岂可不以救昏为急?故此之‘夷于左股’者,与《丰》二之‘往得疑疾’同也;此之‘用拯马壮’者,与《丰》之‘有孚发若’同也。盖未至于《丰》三之‘折其右肱’,则犹有可为之理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新译】明夷卦九三:在南守这个地方射得了明鴺鸟中最大的一只。无论如何都不可以损害贞固公正原则。

【新注】于南狩:帛书作“夷于南守”。《周易音义》:“狩,手又反。本亦作守。”是唐时尚存作“守”之传本。《音训》:“陆氏曰:手又反。本又作守。音同。晁氏曰:《说文》作狩,云:犬田也。《易》明夷于南狩。说之案:守,古文;狩,今文。”南守,盖为地名。谓明夷伤于南守这个地方,与上下爻之“夷于左股”“入于左腹”有别。得其大首:获得了这一群鸣鴺中的最大的一只。盖鸣鴺结群而飞,猎人骑快马追射,先中一鸟之左股,继而又获其最大者,次又中一鸟之左腹,所猎甚多。不可疾贞:不能匆忙停下来问蓍,而应当继续射追鸟禽。

【新解】胡炳文说:“二之救难,可速也。三之除害,不可速也。故有‘不可疾贞’之戒。”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新译】明夷卦六四:明鴺鸟被射伤了左腹,满足了猎人出门时萌发捕捉明鴺鸟的心愿。

【新注】入于:帛书作“夷于”。夷于左腹:伤于左腹。

【新解】胡炳文说:“初、二、三,在暗外。至四则将入暗中。然比之六五,则四尚浅也。犹可得意于远去。‘获明夷之心’者,微子之自靖。‘于出门庭’者,微子之行遁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新译】明夷卦六五:射落的这些鸣鴺都是箕子狩猎范围内的,箕子是先义后利、贞固公正的贤臣,不会计较他人之犯己。

【新注】箕子:商纣王的哥哥。武王曾向他请教治国大法。其言语载于《尚书·洪范》之中。《周易音义》:“‘箕子之明夷。’蜀才‘箕’作‘其’。刘向云:今《易》箕子作荄滋。邹湛云:训箕为荄,诂子为滋,浸衍无经,不可致诘。以讥荀爽。”

【新解】朱熹说:“居至暗之地,近至暗之君,而能正其志,箕子之象也。贞之至也。‘利贞’,以戒占者。”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新译】明夷卦上六:箕子的弟弟纣王虽然位于帝王,然不明事理,昏庸无道,终归失败。

【新注】不明:不明白事理。

【新解】追梦造福必须明白事理,不明则晦,晦则梦难圆。李镜池说:“《周易》多在卦辞中解释或举例说明标题之一义。而本卦却在最后一爻解释:太阳下山,不亮了,天黑了。这就是明夷(灭)。太阳初登于天为明,后入于地为夷。本卦主要谈行旅,也连及狩猎骑射。其中谈到用心木制弓,反映了当时生产工具的水平。”苏轼说:“六爻皆晦也,而所以晦者不同。自五以下,明而晦者也。若上六,不明而晦者也。故曰‘不明晦’。”胡炳文说:“下三爻以‘明夷’为句首,四、五‘明夷’之辞在句中,上六不曰明夷,而曰不明晦。盖惟上六不明而晦,所以五爻之明,皆为其所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