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 艮(山)上 离(火)下

贲:亨。小利有攸往。
【新译】贲卦卦辞:从小就修养美善亨通之品德,利于有所作为。
【新注】贲(bì):卦名,本义是装饰得很好看,文饰。此处引申为教育,修养。
【新解】贲卦涉及人类文明进化教育修养等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探讨。贲卦《彖传》不仅提出了天文、人文等重要概念,而且还提出了“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重要命题。《彖传》:“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彖传》认为,《贲》为什么亨通呢?是从《泰》变化来。《泰》的卦体是《乾》下《坤》上,《贲》的卦体是《离》下《艮》上。《泰》“上六”下到“九二”,阴柔之爻下来文饰阳刚之爻,形成了《贲》下卦的《离》,所以卦辞系以“亨”。而《泰》“九二”则被分离出来上到“上六”的位置,便形成了《贲》上卦的《艮》,所以卦辞系以“小利有攸往”。《离》日是天文现象,《艮》山止是地文现象,天文《离》明与地文《艮》止配合形成了《贲》文饰的人类文明现象。观察天文现象,就能够察觉四时阴阳寒暑的变化;观察人文现象,就能将天下万民教化成为圣人。郑玄说:“贲,文饰也。《离》为日,天文也。《艮》为石,地文也。天文在下,地文在上,天地二文,相饰成《贲》者也。犹人君以刚柔仁义之道饰成其德也。刚柔杂,仁义合,然后嘉会礼通,故‘亨’也。”程颐说:“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朱熹说:“贲,饰也。卦自《损》来者,柔自三来而文二,刚自二上而文三。自《既济》而来者,柔自上来而文五,刚自五上而文上。又内《离》而外《艮》,有文明而各得其分之象,故为《贲》。”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新译】贲卦初九:穿好鞋装饰保护好脚趾,然后下车来徒步行走。
【新注】趾:脚趾。舍:放弃。徒:徒步行走。
【新解】朱熹说:“刚德明体,自贲于下,为舍非道之车,而安于徒步之象。占者自处当如是也。”
六二:贲其须。
【新译】贲卦六二:把胡须刮干净。
【新注】须:胡子。
【新解】朱熹说:“二以阴柔居中正,三以阳刚而得正,皆无应与,故二附三而动,有贲须之象。占者宜从上之阳刚而动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新译】贲卦九三:人们汗流满面地奔跑。长期坚持贞固公正,必然吉善祥和。
【新注】贲如:奔跑的样子。旧注:“有《离》之文以自饰,故曰‘贲如’也。”濡如:汗流满面的样子。旧注:“有《坎》之水以自润,故曰‘濡如’也。”永贞吉:长期坚持贞固公正,必然吉善祥和。旧注:“体刚履正,故‘永贞吉’。”
【新解】追梦造福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都必须长期坚持贞固公正的美德,这样就能吉善祥和。朱熹说:“一阳居二阴之间,得其贲而润泽者也。然不可溺于所安,故有永贞之戒。”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新译】贲卦六四:人们骑着高头白马火热地飞驰奔跑,不是去掠夺而是去娶亲。
【新注】皤(pó):假借为“燔”。燔,焚烧,烤。翰:长而硬的羽毛,引申为飞。
【新解】朱熹说:“皤,白也。马,人所乘,人白则马亦白矣。四与初相贲者,乃为九三所隔而不得遂,故‘皤如’。而其往求之心,如飞翰之疾也。然九三刚正,非为寇者也。乃求婚媾耳。故其象如此。”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新译】贲卦六五:来到女家的丘园,送上束帛浅小薄礼。礼虽薄,仁义重。开始吝难,最终吉善祥和。
【新注】丘园:女家的丘园。束帛:薄礼。戋戋:浅小的意思。
【新解】追梦造福必须勤俭节约。六五爻辞倡导的就是节约办事的节俭思想。朱熹说:“六五柔中,为《贲》之主,敦本尚实,得《贲》之道,故有‘丘园’之象。然阴性吝啬,故有‘束帛戋戋’之象。束帛,薄物。戋戋,浅小之意。人而如此,虽可羞吝,然礼奢宁俭,故得‘终吉’。”
上九:白贲。无咎。
【新译】贲卦上九:清清白白修养,干干净净做人。这样便没有灾咎。
【新注】白贲:清清白白修养,干干净净做人。干宝说:“白,素也。”
【新解】追梦造福需要人们清清白白修养,干干净净做人,认认真真干事。王弼说:“以白为饰而无患忧。”程颐说:“上九《贲》之极也。贲饰之极,则失于华伪,唯能质白其贲,则无过失之咎。白,素也。尚质素则不失其本真。所谓尚质素者,非无饰也,不使华没实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