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  坤(地)上 震(雷)下

24.复   坤(地)上 震(雷)下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新译】复卦卦辞:复归美善亨通之品德,无论出门在外,还是回到家中,都没有疾病,朋友来了,也没有灾咎。反复践行其道,来回花了七天时间。利于有所往。

【新注】复:卦名。复,归,回,返,还。《周易音义》:“复,音服,反也,还也。”无疾:没有生病。朋来:朋友来了。

【新解】今从“元亨利贞”核心价值观层面出以新解。旧以卦气说复卦是阳气复生于下。阳气复生于下而得以亨通、无有灾咎、利有所往。何妥说:“‘复’者,归本之名。群阴剥阳,至于几尽,一阳来下,故称‘反复’。阳气复反,而得交通,故云‘复,亨’也。”虞翻说:“谓出《震》成《乾》,入《巽》为《坤》。《坎》为疾,十二消息不见《坎》象,故‘出入无疾’。《兑》为朋,在内称来,五阴从初,初阳正,息而成《兑》,故‘朋来无咎’矣。”李鼎祚说:“易轨:一岁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震》《离》《兑》四方正卦,卦别六爻,爻生一气。其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爻主一日,当周天之数。余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通闰余者也。剥卦阳气尽于九月之终,至十月末,纯《坤》用事,坤卦将尽,则《复》阳来,隔《坤》之一卦,六爻为六日,《复》来成《震》,一阳爻生,为七日,故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是其义也。天道玄邈,理绝希慕。先儒已论,虽各指于日月,后学寻讨,犹未测其端倪。今举约文,略陈梗概,以候来悊(哲),如积薪者也。”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新译】复卦初九:不远离道德规范而复归美善则无悬持之悔。问筮得“元吉”之占。(这反映了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顺思想。)

【新注】不远复:不远离道德规范而复归美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故《象传》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祗(zhī):恭敬。帛书作“提”。无提悔,意思是没有提心吊胆之悔。父母在不远游,远游则有悬持之悔。儿行千里母担忧。

【新解】程颐说:“《复》者,阳反来复也。阳,君子之道。故‘复’为反善之义。初,刚阳来复。处卦之初,复之最先者也。是不远而复也。失而后有复,不失则何复之有?惟失之不远而复,则不至于悔,大善而吉也。”

六二:休复。吉。

【新译】复卦六二:欢喜复归美善。问筮得吉善祥和之占。

【新注】休复:高兴欢喜复归美善。休,喜也。《尔雅·释诂》:“休,喜也。”

【新解】《朱子语类》:“学莫便于近乎仁,既得仁者而亲之,资其善以自益,则力不劳而学美矣。故曰:‘休复。吉。’”

六三:频复。厉,无咎。

【新译】复卦六三:不断地复归美善。问筮得“厉”而“无咎”之占。

【新注】频:屡次,引申为不断。

【新解】郭忠孝说:“唯君子能久于其道,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是以子夏之徒,出见纷华盛丽而悦,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与夫回之为人,拳拳服膺而弗失之者,固有间矣。”

六四:中行独复。

【新译】复卦六四:只有完全符合道德行为规范的人才能完全复归于尽善尽美的君子之道。

【新注】中行:符合行为规范。中,符合。行,规范。近人释“中行”为“中途”“半路”“中军”等。

【新解】《象传》:“中行独复,以从道也。”赞美六四居阴柔之爻阴柔之位能“中行独复”以从初九阳刚君子之善道。程颐说:“此爻之义,最宜详玩。四行群阴之中,而独能复,自处于正,下应于阳刚,其志可谓善矣。不言吉凶者,盖四以柔居群阴之间,初方甚微,不足以相援,无可济之理,故圣人但称其能独复,而不欲言其独从道而必凶也。曰:然则不言‘无咎’,何也?曰:以阴居阴,虽有从阳之志,终不克济,非无咎也。”朱熹说:“四处群阴之中,而独与初应,为与众俱行,而独能从善之象。当此之时,阳气甚微,未足以有为,故不言‘吉’。然理所当然,吉凶非所论也。董子曰:‘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于《剥》之六三及此爻见之。”虞翻则认为“中行独复”指初九一阳爻。他说:“‘中’谓初,《震》为‘行’,初一阳爻故称‘独’,四得正应初,故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俗说以四位在五阴之中,而独应复。非也。四在外体,又非内象,不在二五,何得称‘中行’耳?”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

六五:敦复。无悔。

【新译】复卦六五:敦厚复归于美善。问筮得“无悔”之占。

【新注】敦:厚。

【新解】项安世说:“《临》以上六为‘敦临’,《艮》以上九为‘敦艮’,皆取积厚之极。《复》于五即言‘敦复’者,《复》之上爻迷而不复,故《复》至五而极也。卦中‘复’者五爻,初最在先,故为不远,五最在后,故为敦。”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新译】复卦上六:(迷途而不复则凶)军队不熟悉地形迷路而归,真是灾难深重,出师就不利。用这样的军队打仗是注定要失败的。这是国君所致,因此十年内不能用兵,必须训练好部队才能打仗。(这反映了编者的军事思想。)

【新注】用行师终有大败:以这样不熟悉地形的军队从事战争,是必定要打败仗的。以其国君凶至:其以国君不善所至。国君溺于淫泆,而不思振兴,更不练兵,何以能克敌制胜呢?

【新解】徐几说:“上六位高而无下仁之美,刚远而无迁善之机,厚极而有难开之蔽,柔终而无改过之勇,是昏迷而不知复者也。”何楷说:“《坤》本先迷,今居其极,则迷之甚矣。言‘迷复’,即昏迷而不知所复之谓。‘行师’以下皆假象,以喻一心不能驭众动,徇物必至丧天君也。”胡炳文说:“‘迷复’与‘不远复’相反。初不远而复,迷则远而不复。‘敦复’与‘频复’相反。敦无转易,频则屡易。‘独复’与‘休复’相似。休则比初,独则应初也。‘十年不克征’亦‘七日来复’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