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有“译林”系列作品四本,三本已先后出版:《译林夕照》(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译林回望》(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和《译林留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夕照”是一本随笔、散文、序言、书评的自选合集,大多在报刊发表过;“回望”含一组学术散文和与友人多年的往来书信;“留痕”是我的学术论文的自选集。这本《译林碎影》为第四本,叙述的是我挥之不去的人生记忆。“夕照”出版时我已年奔八序,自喻夕阳西照。平平安安地过了三年,蒙同仁厚爱,开了第六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暨我的八十寿庆,“回望”与“留痕”应时出笼,私心是回首故往的译事译人,检点自己不太像样的成果,作一点学术的鼓吹。今“碎影”问世,更想表达的是那些自己终生挥之不去的记忆和对“译林”的依恋。
我生逢其时,1949年5月上海解放,我刚满14。同年10月,上海组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我成为第一批团员。从此,我在党团组织的教育下,有幸经历了各项政治运动:参加军事干部学校运动(1950—1951)、“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1951)、“三反”“五反”运动(1951—1952)、“肃清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1955—1956)、“反右”运动(1957—1958)、“大跃进”运动(1958—1960)、“除四害”运动(1958)、“全民大炼钢铁”运动(1958—1960)、“学雷锋”运动(1963始)、“文化大革命”运动(1966—1976)等。回顾我的人生经历,虽无政治不测,亦遭短期贬谪。在生命的旅途中,我先在底层,后入殿堂,先苦后甜;历经人生百态、世间冷暖,终于感悟到:不知山路之崎岖者,不知坦途之易;不知底层之劳苦者,不知书斋之安逸。恒念友人之助,当思来之不易。
本书前五部分大致按年序编排,包括“学生时代”“工矿掠影”“遭遇‘文革’”“教学之道”“编撰生涯”,后两部分“亦师亦友”“往事追怀”则纵横恣肆,是不拘一格的杂记。本书融记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社会和人物交织,将我内心所思所想、所感所怀,用写实的笔触,以历史的视角记录下来,袒露了我记事以来的心路历程。自念问学以来,锐意求进,幸得亲朋相助,领导鼓励,年过半百,为学稍进,得忝列学宫,窥求多年,自立论见,终或有成。平生接触人物无数,只歌人情之美;平生遍游祖国和域外各地,只颂神清骨秀、念念不忘之处;平生对中外文字深嗜笃好、冥心钩考,只记刻骨铭心之笔。人生阅历总蕴含于学问之中,又出于学问之外。
记忆由难以忘却的人生定格连缀而成。本书主要是我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回忆,共41篇文章,是在数十年间断续写成的,也有几篇是参考早年日记后的近作,大部分是没有公开发布过的,其中有8篇曾分别登载在《文汇报》、《上海翻译》(原《上海科技翻译》)、《东方翻译》、《雨花》等报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