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改

修 改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向以严谨著称,严格按规范、流程处理来稿。修改过程是漫长的,大的反复有两次。交稿两个月后,即2008年4月下旬,稿子经初审退修。退修主要解决全稿面上的问题,如人物词条的评价尺度、体例、人名、纪年的统一等。“译论百部”由佘协斌编委作进一步处理,编委贺爱军重写了“林语堂”“傅雷”“严复”“余光中”等词条。本人着重修订若干言词空泛或有溢美之词的人物词条,严格掌握“评介结合,以介为主,寓介于评”的原则,力求公正,突出人物的翻译思想和学术成就,更好地体现学术性和严肃性。此外,结构上也做若干调整。其中,改写、合并或分拆了某些词条,增补了“意识形态”等20余个词条。这样,总体上使书稿质量有了改善。辞典稿在我案头两个月,于2008年6月19日,交回外教社辞书部。

又过了十个月,到2009年4月20日,责任编辑在逐条细阅并提出意见后,稿子第二次返回。责编对每个词条几乎都有批注,意见非常具体。由于词条庞杂、作者众多,问题多样,包括内容把握、结构连贯、材料来源、言语分寸、人名拼写、引文出处、参考文献等。原稿“国内历史人物”与“译学百论”这两部分,前者治史,后者主论,史论分开,致使这两部分中有少量同名词条(如“严复”“鲁迅”“钱锺书” 等)的内容部分重叠。编辑建议“译学百论”的人物也介绍生平,以消除与“国内历史人物”中的重复。就此,我们对同名词条做了合并处理。

工作照

编辑们在整个流程中默默耕耘,为他人作嫁衣。他们对词条内容、文字结构、人名地名、文献信息或提出责疑,或要求修改。也有经考证后直接匡正的,例如在“安德罗尼柯”词条中,原稿曾写到他“在公元前250年的罗马赛会上提供……剧本”,其中时间被纠正为“公元前240年”(据《不列颠百科全书》)。在“马君武”词条中提到他翻译《人类原始及性选择》(现译名)应为《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原译名)。又如,Giles在两条词条中分别被译成“翟理斯”和“贾尔斯”,同名异译在同一著述中是不允许的。为此,首先要确定两者为同一人,然后按常用名或规范名统一。这类一字(词)之差的例子不胜枚举,看似简单,查证起来却颇费心力。当然还有一些原则性的修改,费时费力。字里行间可见编辑的良苦用心,为此书注入了大量心血。作为主编,理应珍惜每条意见,核对和查证有关材料,努力修改润色,解决各类遗留问题。